中新社郑州三月七日电 记者今日从河南有关文物部门获悉,河南卫辉大司马墓地考古获重大发现,目前共清理古墓葬二十八座,出土文物近四百件。
大司马墓地位于河南省卫辉市唐庄镇大司马村村北,太行山余脉谷驼岭以南,为西北高东南低之丘陵地带。墓地总面积约七十万平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从西南—东北穿过墓地,占压面积约十八点七万平方米。
去年六月至今,有关文物部门对大司马墓地进行了勘探发掘,揭露面积三千一百五十五平方米,共清理墓葬二十八座,其中汉墓一座,并发现与汉墓相关的附属建筑一处,还有西晋墓四座,唐墓一座,宋墓三座,明清墓十七座。另有二座带长斜坡墓道之土洞墓,因部队光缆通过墓室,仅发掘墓道部分。出土文物近四百件,取得了重要收获。
汉墓为大型砖室墓,坐南朝北,由封土堆、墓道、耳室和墓室组成。该墓历史上多次被盗,仅残存陶案、镇墓瓶、樽、耳杯、盘等陶器以及釉陶罐、五铢钱等,时代为东汉中晚期。墓道北侧发现附属建筑一处,从残存的散水、磉礅及房基周围出土的大量板瓦、瓦当看,应为一大型地面建筑,其性质应为享堂。
晋墓皆为前带长斜坡墓道之土洞墓,坐北朝南,墓室为长方形单室或双室,有的还带有耳室。其中出土文物有陶钵、盘、碗、罐、釉陶壶、石板、铁镜、铁剪刀、骨器、珍珠、金片、金饰、柿蒂纹铜饰、铺首、布泉、镇墓兽、武士俑、男女立俑、牛车、耳杯、长方形多子槅、弩机、五铢钱等。
唐墓为长方形单室土洞墓,坐北朝南,由墓道、天井、甬道和墓室组成。石门一套,位于甬道南端,由门楣、立颊、门下坎、门扇、石狮等青石构件组成。由于盗墓者的破坏,门扇折断损毁成若干块,散落甬道及墓室南部。墓室和甬道带红、黑、绿等彩绘。出土墓志二方,四神石刻一套,石灯六件;青瓷碗、器盖等;陶俑无一完整,破碎不堪,经修复较完整的有近四十余件,种类有文吏俑、骑马俑、立俑等,多施彩绘,个别描金。据墓志可知墓主为隋代“使持节柱国西河郡开国公”乞扶令和及夫人郁久闾氏。墓志中,有若干内容不见于《北史》、《隋书》等正史文献记载,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据有关专家称,在本次对大司马墓地的大规模发掘中,汉、晋、唐、宋及明清等各个不同时期墓葬的发现,证明该墓地的延续时间很长,这些墓葬的完整揭露无疑为该地区墓葬制度研究增添了新材料。另外将汉墓的附属建筑较为完整地揭露出来,是此次发掘的一大收获。晋、唐墓葬规模较大、形制清楚、出土器物丰富,这在整个豫东北地区都是不多见的。宋墓虽出土遗物不多,但均以堆石块封门则表现出与大司马墓地此前此后的墓葬不同的特点。明清墓葬中随葬朱书板瓦的风俗,则为研究明清时期道教对墓葬制度的影响提供了新的实物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