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连纵律师事务所律师孙中伟来到位于东交民巷27号的最高人民法院,将一份近2000字的书面辩护意见交给法院工作人员———他所代理的案件,已经正式被最高人民法院立案,进入死刑核准阶段。
2007年1月1日至今,来自全国各地高级人民法院的首批死刑核准案件已陆续上报至最高法。这意味着,最高法自2007年1月1日将“生杀大权”收回后,死刑核准工作已经进入实操阶段。
死刑核准权的收回,被媒体称之为开启慎杀时代,而收押在各地看守所的死刑案犯,开始等待一个崭新的法律程序。
枪响后留下的最大遗憾
1月下旬,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路锦华接到了一个来自济南的电话———她的当事人在山东被执行了死刑。
到最高法进行死刑核准,这一度被路锦华的当事人视为一线生机。此案二审开庭时已经是2006年12月7日了,如果在2006年12月31日前,二审判决仍未做出,按照新的规定,死刑的核准将不再归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而由最高人民法院施行。
只差6天,2006年12月25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做出二审判决,决定维持一审死刑判决。这份判决书也同时核准了死刑判决。
死刑并没有在2006年内执行,而是2007年1月底。这与普通公众认为的2007年后枪毙人应由最高法核准的感觉似乎有些出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陈卫东解释说,这与死刑核准在2007年收归最高法并不冲突,最高法收归的是死刑核准权,而不是死刑执行权。
即使如此,路锦华和她的当事人仍存遗憾。在得知最高法将死刑核准权收归后,她的当事人希望走完法律全部程序。
“最大的遗憾是这个案子走在时间的边缘阶段,哪怕经过最高法死刑核准,我想,他也不会留下遗憾了。”
熟悉而陌生的核准程序
有人被地方法院核准死刑的末班车“带”走,有人则赶上了最高法收回死刑核准权的首班车。北京连纵律师事务所律师孙中伟,就随着死刑核准权的回归,与所代理案件从案发地回到了北京。
作为一个专业的刑事辩护律师,孙中伟曾与全国许多地方的中级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打过交道,但从未进入过最高人民法院。
在律师孙中伟的公文包中,一直塞着数页打印纸,这是他收集整理的关于最高法收回死刑核准权的所有有效信息。参照这些信息,孙中伟逐渐摸到了死刑核准程序的“门道”。
1月19日,孙中伟的当事人被当地高级法院二审判决死刑。2月2日,孙中伟从二审法官处得知此案着手被上报至最高法。2月14日,孙中伟带着委托代理的法律文书来到最高人民法院,并从立案庭得到证实,最高法已经收到该案的卷宗。随后,他与该案的死刑核准法官取得了电话联系。
法官给他的印象不错,“他主动问我需要不需要看案卷”。3月1日,孙中伟将近2000字的书面辩护意见,通过最高法的工作人员转交给了法官,并提出了希望法官当面听取辩护意见,这一要求也得到了许可。
孙中伟说,和法官的会面应该会安排在法官提审被告人之后。
对于自己亲身经历的首次到最高法的死刑核准程序,孙中伟表示,整个程序比较接近以前的死刑二审审理———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部分涉及死刑的案件,在二审时以不开庭的方式进行,律师只能通过书面进行辩护。去年11月,最高法要求所有凡是报请核准死刑的案件,二审法院必须全部开庭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