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关注环保议题”
“对于‘两会’,我最关注环保议题。”香港城市大学教授许树源日前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他表示,针对内地和香港普遍存在的电子污染问题,香港学术界愿意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全力做好科学研究和学术攻关,攻克解决电子污染的技术难题。
许教授关注的议题,已被列入香港《文汇报》推出的港人关注“两会”的十大议题之一。其他9件大事按照关注度排名依次为:采取哪些措施解决内地输港食品安全问题;北京奥运会给香港带来哪些商机;港人内地读书容易就业难的问题如何解决;人民币持续升值是否会推高香港物价;“两会”期间是否会推出新的宏观调控措施;“两会”期间是否推出压抑股市的措施;香港如何对接国家“十一五”规划协调发展;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步伐可否加快;内地调控房价是否包括限制港人购房套数。
“十件大事”涵盖了与港人密切相关的经济民生问题。此外,港人关注的问题多与内地密切相关,这反映出内地与香港交流合作的步伐不断加快,彼此联系和互动日益紧密。
港人关心国家经济政策
全国“两会”引起香港各界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各界人士普遍认为,此次“两会”关注民生问题,力促社会和谐,必将大力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有利于香港保持长期繁荣稳定。
平时热衷炒股的王先生认为,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有不少优质内地企业陆续来港上市,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现时的香港股市,受“内地因素”影响的权重不断增加。对于国家出台的经济政策,他更是高度关心,“一条都不能少”,他充满信心地说:“我还是看好后市。只要国家形势好,发展政策不变,股市就好,我们港人就有钱赚。”
香港各界对经济问题尤为关注。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陈鑑林建议加强推动香港金融中心发展,如改革香港创业板,探讨深港合作的“一板两市”等措施,而香港亦应与内地合作发展与内地相关的金融资产衍生工具。同时,也要争取中央支持,让香港开办更多人民币业务,逐步发展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
盼清明中秋成法定假日
此次“两会”距香港回归十周年仅百余天时间,香港社会各界更为关注“两会”涉及香港的内容,参政议政热情持续高涨。香港《文汇报》、《大公报》等媒体均开设了“两会”专题。《文汇报》还设立“两会”网上讨论区,请网民发表观点,有许多网民就如何保障食品安全、加强与“珠三角”合作等发表了看法,言辞之间充满关切国家命运的使命感。
港府有关人士已经提出希望港人将来可以参与“十二五”规划的起草。此外,香港各界表示,将主动融入国家“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构建和谐社会、实施“十一五”规划等潮流之中。
香港各界对“两会”的关注较以往更为理性。他们在关心国家发展大局的同时,表示愿意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香港商报》评论指出,国家发展,港人有责。香港的普通市民日益关注国家事务,对一年一度的“两会”更加关心。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两点:其一是回归以后,香港人的国家观念增强了;其二是香港与内地各方面的联系日益密切,“两会”上的国家重大决策不但与港人有关,而且关系日深。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香港旭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钊、香港律师会会长刘汉铨等认为,清明、中秋这两大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增设这两个节日为法定假期,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清明祭祖、中秋团圆是中国人重视人伦与家庭的表现。人伦井然、家庭和睦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