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闭幕,说实话,心中真有些不舍。虽然历年“两会”讨论的无疑都是国家大政方针,都十分重要,也都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像今年这样如此贴近民生、甚至直接把民生问题当“主题”的“两会”,却似乎还不曾有过。
特别是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改善“民生”所作的一系列“承诺”,温暖了多少平民百姓的心呵!
然而,正如“乐极”也许会“生悲”,感觉太好时,也容易心生疑虑:当“两会”渐行渐远,当代表、委员都回到各自的工作、生活中,“两会”着全力欲破解的各种民生问题,也会成为各地各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吗?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民生问题出台的各项政策,到了地方能不走样地得到贯彻、落实、执行吗?温总理在报告中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开”出的数千亿元中央财政拨款,能保证全数用在老百姓身上、不被挪用、截留吗?
笔者坚信,这样的疑虑一定不独独属于笔者一个人。事实上,以往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一些地方或部门犯下的用“对策”对付、抵制中央政策的“前科”——如中央出台了调控房价举措,不少地方干部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仍以各种借口继续推高房价;中央要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关停高污染高耗能企业,一些地方政府却立足地方保护主义,“天高皇帝远”地继续放任高污染排放;中央拿钱全免全国农村中小学生学杂费后,不少地方主管部门仍对当地学校的乱收费置若罔闻;还有的地方政府甚至连中央下拨的扶贫款都敢挪作他用等等,在严重损害政府执行力的同时,已给整个社会心理造成了不小伤害,留下了阴影。对一些地方政府或部门的公信力产生质疑后,人们不敢轻易相信中央拍板的“好事”真的会落到自己头上。
的确,人们目睹过太多的地方或部门“对策”将中央政策变成了“水中月”、“镜中花”。那么,事情能从贯彻落实今年“两会”上包括温总理报告在内的各项成果开始有所变化、从而不再使老百姓受伤失望吗?
在目前落实政策往往比出台政策更困难的情况下,这无疑应该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和政府都特别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尽管要根治“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顽疾远非几日之功,但无论如何,现在至少可以再次强调“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仍是必须坚守的原则;不能因所谓的“利益博弈”损害国家利益、全局利益、老百姓利益,也是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坚定遵循的原则,而对无视这些原则的人和事,则当坚决处罚。(林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