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负债”问题已成为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有人大代表透露:目前我国72所部属院校负债高达350亿元。然而,抛开国家投入不足,高校教育事业经费都用在何处?经费使用效率如何?
近日,记者对上海几所高校进行了采访,结果显示,高校沉重的冗员压力、高昂的吃喝成本、设备的闲置浪费等“隐性消耗”让人瞠目。
专家建议:高校财务应尽快引入“总会计师制度”,让钱花得更透明,让百姓看得更清楚。
可怕的冗员资本
记者在一所部属高校内部财政统计表上看到:2004年度学校教育事业费支出约为6.6亿,其中人员经费开支约为3.1亿元,占教育事业费支出的47.2%;公用经费约为3.5亿,占支出的52.8%。
在高校教育事业费(主要学费成本)中,“人员开支”包括教职工工资费用,“公用开支”包括设备购置、保证学校正常运转的基本费用,以及接待、办公、行政等费用。
记者采访发现,冗员繁多已成为我国高校“人员开支”的沉重负担。记者在这所部属院校的职工构成表上看到,该大学拥有专任教师1525人,科研机构人员210人,教辅人员426人,行政人员607人,工勤人员40人,校办工厂职工数420人,其他附设机构人员737人,编外人员78人。经计算,行政人员占全校教职工总数的28%(15%为正常范围),专任教师仅占职工总数比例不到38%。
我国高校冗员繁多,资源浪费、信息分散严重,更重要的是无形中加重了学校运行负担、加重了学生的学费负担。
多少设备在“休眠”?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唐安国透露,我国高校设备利用率特别低,设备购置浪费“惊人”。
据调查,有些完全可以校间资源共享的巨额设备,一所学校买了,其他学校紧跟着买,反正花的是国家的钱,豪华攀比成风,“借设备拉项目”的潜在游戏规则,让众多学校“浪费并快乐着”,因为所得项目经费远远高于设备购置费用。
购置高校科研所需设备,完全应该,但巨额投资的仪器设备实际使用效果如何呢?有关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上世纪90年代末,上海高校共有价值5万元以上的精密仪器约3000台,总价值接近6亿元。但在这些精密仪器中,全年使用时间超过1600小时的只占4%,使用时间在400-1600小时之间的约占18%,使用时间在1-400小时之间的占16%,而全年使用率为零的占了62%。
经费再多岂敌吃喝成风
我国现行的拨款体制,让众多管理经费的政府官员,哪怕只是一个科长,都会成为学校“攻关”的对象,加上其他种种不必要的应酬,学校“吃”的费用大得惊人。
如今,吃喝现象在高校中呈愈演愈烈之势。
高校申请课题要请客吃饭,申请项目要请客吃饭,申报成果奖励要请客吃饭,接待领导要请客吃饭,接待国内外高校考察团要请客吃饭,政府代表团来访要请客吃饭……
一所学校迎接一次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评估费用:10名左右专家的来回车旅费,3-4天的吃住费,评估期间的参观考察费,劳务费,一次评估,少则数十万元,多则数百万元。这种评估,如今一所学校一年可能要迎接好几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