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发布通知称,“2005年起,吉大每年要支付贷款利息多达1.5亿至1.7亿元,学校资金入不敷出的情况日趋严峻”(3月23日《中国新闻网》)。
笔者认为,众多高校屡屡步入债务泥潭,大学校长“理财无方”的根子,还在于大学教育行政化、官场化上。就像有人所说,大学本身隶属于庞大的行政体系,大学领导为了彰显业绩也像地方官员一样,争相大兴土木、追求短期数量的增长。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以及治道变革的整体社会转型,这种僵化的行政管理方式越来越不与时俱进了。一方面,大学将会逐渐成为一个办学经营实体;另一方面,这个“实体”却没有交给具有成本意识和投入产出概念的“经营者”也就是校长来经营,两方面出现严重“脱节”。在国外一些优秀大学,“大学需要经营”的理念已是自然的选择,校长是优秀的“经营者”,而不是行政官僚。比如在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每年都要募集一定数额的经费,达不到目标就辞职。
正所谓绝处逢生,2000多亿元的大学债务能否买一个“明白”,催生出“大学需要经营”的理念,让大学校长走出行政保护、学会“经营”?这将取决于政策理念的嬗变和制度层面的抉择。(石子砚)
相关链接:
吉林大学自曝欠巨债向全校师生征解决方案
日前吉林大学发布校内通知称,“2005年起,吉大每年要支付贷款利息多达1.5亿至1.7亿元,学校资金入不敷出的情况日趋严峻”。为此吉大于前天召开了座谈会,向师生征集解决学校财务困难的建议。昨天(22日)吉大财务处综合科一位女性工作人员透露,吉大目前共需偿还30亿元债务。而吉大宣传部长刘景辉称,自己不清楚欠款具体数额,但这些钱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人头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