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某机关工作的刘先生日前在小侄女的催促下,来到书店较为集中的集宁区五马路寻找“三联书店”。原来,在前进路小学读二年级的小侄女第一天放学回家后说,老师给他们布置的周六、周日的作业是:“三联书店”出售的《闯关100分》某页至某页的内容。据了解,这样的咄咄怪事在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另外一些小学也有发生。(3月26日《中国青年报》)
众所周知,自2004年秋季新学年伊始,我国中小学义务教育全面推行“一费制”后,所有教材的辅导书都不在“一费制”之列,以前由学校统一征订教辅书的现象已在一些地方销声匿迹。但此举并没有真正减轻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市场上形形色色的教辅书籍在老师们的“建议”和“推荐”下,堂而皇之地“挤”进了学生的书包。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一些地方,一些不法书贩不仅明目张胆地进出于各学校,有的甚至还成了学校领导、老师的“座上宾”……
这次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一些学校的老师把作业布置到个体书店里,只不过是“潜规则”的进一步放大。在当前国情下,要想使这种咄咄怪事寿终正寝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一方面,应试教育还在阴魂不散,家长和老师认为学生不多做题目,成绩便难以提高;另一方面,有的教辅资料与教学进度一致,并且很好地抓住了重点难点,任课老师选用这样的资料作为当堂课后的习题训练,既可以节约自己的备课时间,又减少了学生的抄题时间,提高了当堂训练的效率……可以说,正是这种庞大的“需求”市场催生了“教辅热”,引发了“教辅腐败”。
于是,每到开学时,我们都不难在校园里看到这样的“镜头”: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布置任务——必须到指定书店买书;有的干脆像乌兰察布市那样把作业布置到个体书店里。从表面上看,这样的“创意”冠以“建议”、“推荐”的美名,似乎摆脱了“统一征订”的干系,但在学生眼中却是不折不扣的“命令”。尽管不少学生家长想不明白,也极不情愿,但很少有人去和老师“较真”。据知情人透露,每当学生买完书后,书店或书商都要和老师“结账”,有时按三折成提,最高时会达到五成。
由于有着如此巨大的“猫腻”,无怪乎一些老师见利忘义,心痒难耐,乐此不疲,甚到想出了把作业布置到个体书店的“歪招”。有资料证实,在一些地方,教辅书从印刷、出版、发行到学生手中的整个环节,已形成了层层蚕食学生利益的回扣“食物链”。这样的“潜规则”在校园大行其道,不仅严重亵渎、玷污了教育的纯洁和神圣,败坏了师德师风,也颠覆了人民教师为人师表的崇高形象,千万不可小觑它的“传染性”和“杀伤力”。
学校统一购买教辅资料易滋生腐败,教师“指定”、“推荐”学生到某某书店去购买教辅资料同样存在腐败。有关部门应正视这种“潜规则”的客观存在和民意诉求,在制度设防、纪律约束的同时,不妨采取一些变通之计,实行“阳光作业”,诸如严格核定教辅用书的数量,由新华书店统一采购正规出版物,亦或是像高校那样由学校联系书店到校园内展销,或者在保证卫生的前提下实现教辅书的循环利用等,多途径广范围寻求“破解”之法,最大限度地让“教辅腐败”远离校园、远离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