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
1959年,从苏联治疗归国后的毛岸青到大连南山宾馆休养。其时,毛岸英已经在朝鲜战场牺牲,根据大连市公安局警卫处原处长张世保回忆,毛泽东的亲家母张文秋有意与毛泽东再续亲缘,于是就趁毛岸英妻子刘松林的妹妹邵华(原名张少华)放寒假之机,带其到大连疗养,“多少有些相亲的色彩”。
不曾想,毛岸青和邵华一见如故,聊得很是投机。此后,二人鸿雁传书频频。毛泽东得知此事后,还特意致信毛岸青:“听说你的病体好了很多,极为高兴。仍要听大夫同志和帮助你的其他同志们的意见,好生静养,以求全愈。千万不要性急。你的嫂嫂思齐和她的妹妹少华来看你,她们十分关心你的病情,你应好好接待她们。听说你同少华通了许多信,是不是?你们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少华是个好孩子,你可以好好同她谈一谈……”
后来,按照双方老人的意愿,市委特地为在北京大学读书的邵华办理临时转入辽宁师范学院插班学习的手续,一来这里学习比较宽松,二来邵华可以有更多时间和毛岸青在一起。
1960年五一劳动节前夕,毛岸青和邵华的婚礼在大连宾馆会客厅举行。新郎身着蓝色中山装,新娘身穿鹅黄色连衣裙,当两人相拥着走进婚礼大厅时,全体来宾热烈鼓掌。婚礼由中共大连市委第一书记郭述深亲自主持,邵华代表毛岸青讲话。
1970年,毛岸青和邵华产下一子,毛泽东为其取名“新宇”,即“要如昆仑山崩绝壁,又恰似台风扫环宇”之意。
故乡
自从1931年被舅妈李崇德带着离开长沙板仓之后,毛岸青多年没有回过家乡。
1952年是他第一次回韶山,毛岸青的堂弟毛岸平向本刊回忆,这一次,他参观了毛泽东故居,也去村里拜会了一些老人,其中就包括他的奶奶,临走时,毛岸青还特地掏出200元钱给老人,并声明,这“不是父亲让给的,是自己的钱”。
毛泽东逝世后,毛岸青夫妇多次回到韶山,每次回韶山都住在韶山宾馆,也都要去毛泽东故居和滴水洞看一看,还为韶山用中俄两国文字题词:“我酷爱韶山。”
“这句话我们没有给他任何提示,是他自己想出来的。”毛岸平回忆说。
对于自己的出生地板仓,毛岸青感情更是深厚。幼年时,他一直在开慧妈妈的身边成长,曾用名叫“杨永寿”。
几十年后,当他含着热泪来为妈妈扫墓,来到板仓旧居,他在签名簿上写下了“杨岸青”三个字。大伙都以为他写错了,不知他是打开了幼年时感情的闸门。
曾任毛泽东最后一位管家的吴连登告诉本刊,毛泽东在世的时候,毛岸青曾和父亲短暂地在中南海生活过一段时间,后来就搬到了西山并一直住在那里。毛岸青和父亲的联系多是通过电话,而毛泽东也通过身边的工作人员,经常询问有关岸青的情况。
毛泽东逝世后,每逢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纪念日,毛岸青、邵华全家必去“毛主席纪念堂”悼念,风雪无阻,从不间断。在肃穆的大厅里,他们恭恭敬敬地把精美的花篮摆在老人家的坐像下,深深地鞠躬静静地默哀。然后,三人互相搀挽着,一齐来到水晶棺室,瞻仰毛泽东遗容。
晚年
晚年的毛岸青一家居住在北京西山脚下一个宁静的院落里,客厅东面墙上挂着毛泽东与杨开慧的大幅油画,西面墙上挂着邵华将军拍摄的12幅彩色舞蹈作品。
由于在苏联工作和学习了11年,毛岸青养成了用俄语思维的习惯,包括日常的生活方式,也保持欧式的风格。
在与家人交谈时如果找不到恰当的词表达自己的意见,一连串的俄语就会不由自主地冒出来。若是应邀题词留念,毛岸青大都是写上几句流畅的俄语,尔后,用毛笔工整地签上“毛岸青”三个汉字。
喜好音乐,是毛岸青的一大乐趣。年轻时,他就会弹钢琴等乐器,也会作曲,常在家编曲子,如果出去听次音乐会,回家就能在钢琴上把主旋律弹下来。他还喜欢弹俄罗斯名曲,闲暇时,兴致上来了,他就会用俄语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歌曲,唱得字正腔圆、音律准确。
多年来,毛岸青每天的生活就是看电视看书、看报纸,由于俄语比中文好,他特别喜欢看俄国文学,翻译就成了一种消遣。
此外,毛岸青还喜欢下棋,比如围棋和跳子棋,中国象棋他有时下不过妻子邵华,但国际象棋,他在家里所向披靡,谁也不是对手。
曾任毛岸青一家秘书长达四年的章庭杰说毛岸青“脾气很好,真的很好!”
章庭杰回忆,由于毛泽东干革命,杨开慧壮年去世,毛岸英、毛岸青兄弟多年相依为命,他们“兄弟感情特别好”。
“岸英去世,对他的刺激很大。”章庭杰说,毛岸青曾多次说“我看见哥哥了,我和他散步去”。
一直到老,他都不能忘记毛岸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