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家看来,习近平到上海任职,会加快长三角区域的整合和一体化建设
3月24日,新华网发布消息,中共中央决定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出任上海市委书记。
在履新大会上,习近平发表就职感言:“上海的中心工作仍然是坚持发展、加快发展。”同时亦强调,“反腐倡廉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坚持不懈抓下去,反腐倡廉要突出重点,尤其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教育和作风建设。”
今年54岁的习近平生于北京,陕西富平人。1979年,习近平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担任中共元老、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耿飚的秘书。
三年后,29岁的习近平担任中共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书记。1985年调往福建,从厦门市副市长到2000年担任福建省长,习近平在福建这一沿海省份任职时间长达17年。
2002年11月,49岁的习近平接替张德江,出任经济大省浙江省省委书记。在此期间,习近平曾多次到上海,考察上海的发展经验。
2003年“两会”结束后,习近平即率领浙江省党政代表团60余人赶赴上海,与上海签署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沪浙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协议书》;随后抵达南京,与江苏签署了《进一步加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协议》。
他要求浙江官员充分认识到“上海在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地位,以及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区域经济体之一,长三角两省一市的党政一把手还建立了定期会晤机制。
“习近平到上海任职,应该会继续加快区域整合和一体化建设,辐射华东、华中。”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韩保江说,“习近平从浙江去上海,他对于长三角一体化中的各种问题都有清楚的了解,再加上他在浙江的影响力,肯定会促进两省一市的整合,最起码浙江上海会有更紧密的合作。”
和上海经济地位相匹配的是,其历任市委书记在中国政坛都占有相当分量。
1949年5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首任市委书记由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饶漱石兼任。1950年1月,饶漱石不再兼任此职,由时任市长的陈毅兼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接替陈毅任上海第一书记的是柯庆施,他是任职时间最长的市委书记。从1954年10月到1965年4月病逝于任上,此前三个月,他刚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
柯庆施病逝后,陈丕显主持上海市委的工作。次年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爆发, 1967年,市长曹荻秋和市委书记陈丕显被打倒,张春桥“踢开党委闹革命”,担任上海市革委会主任直到1976年10月。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逮捕,为了避免上海出现混乱,中央立即派出工作组接管上海,工作组的核心成员是曾任中央军委常委、海军党委第一书记的苏振华,工作领袖、上海人倪志福,原江苏省委第一书记彭冲。苏振华为市委第一书记。
1979年1月,苏振华调离上海,彭冲接任上海第一书记,一年后即调离,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这时,上海的拨乱反正基本结束,随着改革开放的确立,开始进入经济建设时期。市委书记也由经济与财政方面的专家陈国栋担任。1985年6月,芮杏文接替陈国栋出任上海市委书记,两年后赴京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
此后上海进入了稳定与发展时期,几任上海市委书记都可谓大名鼎鼎:江泽民,接替芮杏文任市委书记,两年后,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成为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
江的继任朱镕基也是两年后即北上,出任国务院副总理、总理。
吴邦国接替朱镕基任市委书记,三年半后,赴京出任副总理,2003年任全国人大委员长。
吴邦国的继任黄菊在上海主政八年后,2002年北上赴京担任政治局常委、副总理。
从江泽民开始,朱镕基、吴邦国、黄菊乃至陈良宇,他们都是理工科背景,而且都是工程师。
习近平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但和诸多前任不同的是,习多了人文学科背景——他还是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在职研究生,法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