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疏导上游气价上涨的压力,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提高全社会资源节约意识,经北京市政府批准,自4月1日起,北京市民用天然气销售价格每立方米上调0.15元,同时建立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调整联动机制。(《北京青年报》4月1日)
又是一则涨价的新闻。包括天然气、自来水等在内的资源性产品涨价,我们已经听惯了这一类的涨价理由:提高社会节约意识、促进行业改革发展、建立更科学规范的“价格形成机制”等等。表面看,这样的理由很“公益”,既要公众理解资源经营企业的难处,又充分考虑了大众的“承受能力”,但实际上,这些理由似乎并不成立。
以“天然气涨价促节约”为例,效果可能就不如宣传得那么明显。天然气是老百姓居家过日子的必需品,不会因为气价便宜就大肆浪费,也不会由于价格上涨就“省吃俭用”,该用多少还是多少。试问:北京市民谁会因每立方米天然气多支出0.15元,就把一立方气当成两立方烧?或者,谁能在没涨0.15元以前,没事烧天然气玩?节约是相对于浪费而言的,对大多数百姓而言,浪费天然气的现象似乎从未大面积出现过。
至于说到“价格联动”,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跟涨不跟跌的。近年来,只要国际或者上游产品价格上涨,资源经营企业的管理者们就马上急不可耐地呼喊“联动”,一边向社会喊冤诉苦,另一边想方设法向政府职能部门施加压力,直至“联动”了为止。而如果是上游产品价格下调,则不是保持沉默,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在全社会的一致反对声中,垄断经营的资源性产品价格一涨再涨,垄断能源企业的涨价诉求总是能够如愿以偿。既然都声称涨价是合理的、符合经济规律的,那么,涨就涨吧,公众也阻拦不了,但请换个涨价理由,别再披着公益的外衣,别再拿资源节约、行业改革等正义词汇来糊弄公众,最好把为什么要涨、涨多少、涨价前与涨价后的成本、上游产品价格一旦下调后,价格如何进行联动等算清楚,拿一笔明白账给老百姓看。到那时,即使没有公益的幌子,公众也会认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