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国内 | 国际 | 浙江新闻 |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综合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体制不是不作为的“挡箭牌”

www.zjol.com.cn  2007年04月04日 15:20:0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在深化体制改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有些地方或者部门,将体制作为“不作为”的借口。更有甚者,善于将成绩归于自己,将错误归咎于体制

  年来,人们进行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体制改革,消除了不少体制障碍,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制整合,使生产要素得以优化配置,市场机制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充满了生机活力。

  在深化体制改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有些地方或者部门,将体制作为不作为的借口。失去了创造性,宁可无功,不可有过,消极等待。更有甚者,善于将成绩归于自己,将错误归咎于体制。

  体制,成了消极不作为的借口

  一个内地与港方合资企业,港方提供资金,内地一方提供土地和设备,董事长由港方人员担任,总经理由内地资方担任。企业亏损需要启动破产手续,但董事长故意避开联系,没有董事长签章不能启动,也不能通过召开股东大会罢免董事长,因为掌握资金的大股东是港方。该企业总经理向省外经贸委申请依职权吊销企业经营执照,外经贸委多次以有关文件未齐备为由加以拒绝。事实上,重点不在于文件的缺少,而在于我国法律没有规定外商投资企业的退出机制。外商投资企业因失去与董事长的联系导致企业无法破产或注销,又没有法律规定适用于这种情况的处理办法。

  这也可说是一个“体制依赖症”的典型问题。外经贸委应该向上级部门进行请示,上级的批复将成为以后的类似情形的处理规则,是一种对体制的柔性改革。或者,省外经贸委也可以提供建议,如建议总经理向香港警署报案,依照香港地区的司法强制程序迫使董事长出现。然而,省外经贸委消极不作为,满足于现行法律的规定,以已设定的程序为借口推诿,对合资企业中的一方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从上述第一手材料可以发现,改革20多年,回过头来看,我们在不少领域的权利意识是强化了,在责任意识却淡化了,这恰恰是当前民众对改革不满意的根本所在。

  必须动态考量“体制问题”

  人们在思虑社会经济生活制度体系时习惯以静态形式考量,然而,现实经济生活和社会运行是一个相对动态的过程,必然出现许多原先的体系和制度考虑不周的盲点或盲区,使得原有的管理体系和制度难以覆盖。

  但是,又不得不用业已存在的体系和制度来衡量,因而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差距。这个不适应的差距,事实上就是一个体制的漏洞或者真空。更加恰切地说,是一个体制的薄弱环节。由于它跟业已设定的体系制度有关联,但又通常被其所忽略或淡漠。

  如果说一切问题源于“体制”本身缺陷,无异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我们应关注社会上的一些说法,如体制原罪或体制完美等的一些不客观、不理性、甚至是不正确或是错误的说法。“体制原罪”说者大体认为,当前产生所有问题的根由,最后都归结于“体制”,好像说体制“坏了”、“无药可治”,好像是“体制”一日不变,问题就会层出不穷。

  “体制原罪论”经不起推敲

  深化体制改革已经是共识,但如果走了体制原罪的极端就是危险了,其危险在于颠覆制度。任何体制从其创造建立以来,都不是尽善尽美的。总是在不断的完善或者改良中。如果说一切问题源于“体制”本身缺陷,无异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体制原罪”其实是一种经不起推敲的说法。因为,同样是这个体制,在过去的20多年里,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改革成果;同样是这个体制,不也有诸如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等许多人民爱戴的廉正公仆吗?同样是这个体制,不也有诸如丛飞、洪战辉、王顺友、杨业功等,许许多多人人称道的普通英雄吗?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再者说,无论什么体制,只要它曾存在,就必定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只是由于时代的发展没有能够与时俱进、同步调整,可能会出现问题甚至是出现大问题。但任何体制都具有“传承性”,而不是统统都要推倒重来。这就像我们想住第五层楼房,但必须是在一二三四层楼的基础上才可能有第五层。如果总是把一二三四层楼房推倒重来,就可能永远也住不了五层。过去,我们曾经把我国传统的经典文化、伦理道德大加否定,导致今天好多人的道德缺失,就是一个发人深省、触目惊心的深刻教训。

  体制改革的发生发展,是一个不断量变提升的过程

  体制改革,其实也是人的思想观念、人的自身修养的改革。

  观念的改革就是人的思想内心的改革,人的世界观、利益观的改革,人性、人品的改革。体制改革,其实也是在调整人们的利益关系,使得贫富差距保持在全社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在调整过程中,有人只是失去一些利益,但大多数人却得到了他们的必需,社会各方也将得到平稳运行、持续发展。如果有人总是在思想上想不通这个道理,在行动上又不能忍受合理的既得利益损失,那等待他的就是全部利益的损失。道理很简单,因为国家有责任、有义务保证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发展,而每个人也都想得到他最起码的需求。人与制度存在互动关系,制度毕竟是由人来制定的。所以,“改革不合理的制度”的关键还是在“人”,在“人”的思想、在“人”的观念、在“人”的基本素养的提高。改革的最终结果,将形成一个“人与制度良性互动、良性循环、盘旋上升”的理想局面。

  如果一个体制的出发点、落脚点以及评判标准、评判主体都能基本让国人满意,无疑就是一个好的体制。

  从哲学的角度讲,“体制”也是一个事物,它同样具有发生、发展、壮大、成型、衰老、转化、提升、再循环……的生命特征。就我国而言,体制改革的发生、发展等,应当是一个不断地量变提升的过程。

  理性面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一部分人把问题都归咎于体制,也许是因为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满,希望改革一步到位,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当然,大家着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毕竟言者有的不在其位、难全其情、难谋其政,不了解改革的艰难。

  从历史纵深的眼光来看,改革开放的成果有目共睹,正是我们坚持和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中国才有今天。这也提醒我们: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努力学习,方能应对解决快速发展的社会问题。但我们只能是在改革中学习改革,边改边学、边学边改,而不是学好了再改。这就要求我们理性面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体制。(作者系中国国情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如果说一切问题源于“体制”本身缺陷,无异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我们应关注社会上的一些说法,如体制原罪或体制完美等的一些不客观、不理性、甚至是不正确或是错误的说法。“体制原罪”说者大体认为,当前产生所有问题的根由,最后都归结于“体制”,好像说体制“坏了”、“无药可治”,好像是“体制”一日不变,问题就会层出不穷。

  “体制原罪论”经不起推敲深化体制改革已经是共识,但如果走了体制原罪的极端就是危险了,其危险在于颠覆制度。任何体制从其创造建立以来,都不是尽善尽美的。总是在不断的完善或者改良中。如果说一切问题源于“体制”本身缺陷,无异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体制原罪”其实是一种经不起推敲的说法。因为,同样是这个体制,在过去的20多年里,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改革成果;同样是这个体制,不也有诸如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等许多人民爱戴的廉正公仆吗?同样是这个体制,不也有诸如丛飞、洪战辉、王顺友、杨业功等,许许多多人人称道的普通英雄吗?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再者说,无论什么体制,只要它曾存在,就必定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只是由于时代的发展没有能够与时俱进、同步调整,可能会出现问题甚至是出现大问题。但任何体制都具有“传承性”,而不是统统都要推倒重来。这就像我们想住第五层楼房,但必须是在一二三四层楼的基础上才可能有第五层。如果总是把一二三四层楼房推倒重来,就可能永远也住不了五层。过去,我们曾经把我国传统的经典文化、伦理道德大加否定,导致今天好多人的道德缺失,就是一个发人深省、触目惊心的深刻教训。

  体制改革的发生发展,是一个不断量变提升的过程

  体制改革,其实也是人的思想观念、人的自身修养的改革。

  观念的改革就是人的思想内心的改革,人的世界观、利益观的改革,人性、人品的改革。体制改革,其实也是在调整人们的利益关系,使得贫富差距保持在全社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在调整过程中,有人只是失去一些利益,但大多数人却得到了他们的必需,社会各方也将得到平稳运行、持续发展。如果有人总是在思想上想不通这个道理,在行动上又不能忍受合理的既得利益损失,那等待他的就是全部利益的损失。道理很简单,因为国家有责任、有义务保证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发展,而每个人也都想得到他最起码的需求。人与制度存在互动关系,制度毕竟是由人来制定的。所以,“改革不合理的制度”的关键还是在“人”,在“人”的思想、在“人”的观念、在“人”的基本素养的提高。改革的最终结果,将形成一个“人与制度良性互动、良性循环、盘旋上升”的理想局面。

  如果一个体制的出发点、落脚点以及评判标准、评判主体都能基本让国人满意,无疑就是一个好的体制。

  从哲学的角度讲,“体制”也是一个事物,它同样具有发生、发展、壮大、成型、衰老、转化、提升、再循环……的生命特征。就我国而言,体制改革的发生、发展等,应当是一个不断地量变提升的过程。

  理性面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一部分人把问题都归咎于体制,也许是因为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满,希望改革一步到位,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当然,大家着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毕竟言者有的不在其位、难全其情、难谋其政,不了解改革的艰难。

  从历史纵深的眼光来看,改革开放的成果有目共睹,正是我们坚持和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中国才有今天。这也提醒我们: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努力学习,方能应对解决快速发展的社会问题。但我们只能是在改革中学习改革,边改边学、边学边改,而不是学好了再改。这就要求我们理性面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体制。(作者系中国国情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编辑: 余伟刚
返回国内新闻

 
高层动态
·公安部培训五百新闻发言人 孟建柱:拓展民意沟通
·快讯: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4日在上海举行
政策动向
精品专题
·神七发射:我们在现场
·【专题】2008浙江在线记者辽宁行
·华南虎——媒体报道更多页
·专家点评更多页
·消费影响更多页
·投资理财更多页
·宏观经济更多页
·学习十七大精神体会
·华南虎——媒体报道更多页
·党代表归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