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的樱花已经开了,非常漂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小文艺演播室里,传来远在东京的日本法政大学教授福田敏彦兴奋的声音。北京时间3月29日晚7时,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的“中日网络四季对话”之春季版以“中日国民相处之道”为主题在北京、东京两地同时拉开序幕。
两地直播室里的四位嘉宾都能讲一口流利的日语,他们中有两位是客居他乡的年轻女孩:4年前来到北京、现从事翻译工作的田中奈美和在东京常驻的中国摄影记者于前,另两位是当地中年学者:日语月刊《人民中国》的总编王众一和法政大学教授福田敏彦。
毕竟百闻不如一见
2月中旬起,国际台在网上调查了两国人民对彼此的看法。从2300多名网友的回答中,得到结果:日本人眼中的中国人“易怒、没礼貌、热情”;中国人眼中的日本人“有礼貌、计划性强、冷静”。日本人为什么会对中国人有那样的印象呢?
田中奈美的一番话给了我们答案:“与日语相比,汉语是一种更加抑扬顿挫的语言,中国人的肢体语言很丰富。当你手舞足蹈地和一个不懂中文的日本人说话时,他们可能会误以为你非常不耐烦。”田中一想起刚来中国时的“遭遇”,就笑得合不拢嘴。当年初来乍到的她,常常被热情的中国人吓得倒退三分,后来才发现原来人家是在努力地帮助她。在日本生活的于前,同样也误解过周围的日本人。
看来两国人民之间还真存在不少误解,那么中日国民究竟该如何相处呢?
中日两国政府都鼓励国民亲自到对方的国家去看一看,听一听,嘉宾们也认为如果能通过民宿等形式亲身体验再好不过,毕竟百闻不如一见。
谈到相处之道,福田说,“不妨让两国人民的相处就像谈恋爱那样,恋人的相处其实也是不同文化的交流。”“就像美国作家约翰·格雷在《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中写的那样,不同性别之间存在诸多差异,要通过不断的交流与沟通,才能和谐共处。那么,在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文化模式下长大的两国人,在相处之际,自然不免磕磕碰碰。像恋人一样,不断碰撞的结果是相亲相爱。”田中支持福田的看法。
和春天有个约会
去年10月,在同样的地方,一群思维活跃的中国大学生与日本同龄人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网络对话。新策划的“春夏秋冬”中日网络四季对话再次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嘉宾们从身处异国他乡的亲身感受和两国国民的待客之道谈到不同民族的性格特点,从交往过程中遇到的种种不适应,谈到不同文化的相处之道,话题不断深入。
“日本是一个对季节非常敏感和关注的民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今年对樱花的开放日期预报有误,在日本成了大新闻。今年国际台计划推出中日网络四季对话,现在正是樱花烂漫之春,温家宝总理也将在春天访问日本,希望借助互联网和国际台自身的语言优势,为中日国民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我们将发现,两国人民有谈不完的话题!”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总编辑马为公对一系列的“中日网络对话”活动充满信心。
对话临近尾声,两国嘉宾对中日友好未来寄予了希望。于前说:“异国文化的交流,是在审视自己的文化基础上的换位思考”。王众一则感慨道,“两国的友好离不开媒体的宣传,两国的媒体更多地去报道对方的日常而不是异常,这样,两国人民才能了解真正的对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