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季少女缘何要研究乞丐?
当被问及为什么要研究乞丐的时候,黄妍给记者讲述了这么一件事情。“2006年7月的一天,我陪一位英国华裔女学生参观上海。乘地铁二号线时,有一个大约6岁的小男孩,衣服肮脏,跪在地上磕头。他用脏兮兮黑乎乎的小手拉着我所接待的英国女学生的裤脚不停地摇晃乞讨,直到那个女学生掏出一张纸币扔给小男孩,才得以脱身。而后一节车厢还有一个差不多大的女孩,和那个男孩一样在扯着一个乘客乞讨……”
行乞者年龄如此小、对被乞讨者如此死缠滥打,让那位英国华裔女孩非常不解,也让黄妍十分尴尬。她由此萌生了想调查一下这些人的念头:他们从哪里来?为什么要乞讨?他们的乞讨生活又是什么样子的?黄妍说自己小时候就看过关于乞丐和盲流的文章,在看到描述弱势群体的悲惨生活时,“心里很不好受”,她自己还专门到图书馆里查阅了关于盲流和乞丐的书籍资料。
正巧,高一学期结束的时候,语文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学生们针对上海的社会文化现象写一篇5000字的研究报告。其他同学研究的题目有“石库门文化”“饮食文化”等,黄妍说她自己“一下子就想到了要做‘乞丐文化’”。
去年9月份,在查阅了大量的书籍资料后,黄妍拿出了乞丐研究报告的第一稿。但老师和同学们认为这份报告主观性的东西太多,缺乏有关社会实际情况的内容。于是,黄妍开始大举实地采访乞丐,和他们对话,以获取第一手材料。
她的研究方法包括:
去地铁内、火(汽)车站、商业街、商场、旅游景点等地考察采访乞丐。通过观察、拍照、与乞丐交谈等方式了解他们的来源地,以及乞讨的方式、原因、目的等信息,并填写她设计的“乞丐调查问卷”;
设计“对非乞丐人群的民意调查”,发放问卷,询问不同工作背景、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乞丐的看法及乞丐对社会发展会产生何种影响、如何妥善安置乞丐以及对救助站的了解等;
走访民政局、救助站和警署等相关部门,采访乞丐活动场所的工作人员、小贩和清洁工等。并就处理乞丐的方案,以及乞丐的各种信息进行调查;
去上海图书馆、华师大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乞丐的现况、对乞丐的政策法规、历代乞丐产生的原因、行乞方式、对乞丐的安置方法和各国有关乞丐的资料……
与乞丐打交道的酸甜冷暖
从2006年7月开始,到2007年2月底,黄妍的调研历经8个多月,足迹遍布闵行、杨浦、闸北、虹口、浦东等上海中心区域的11个区。她经常穿梭在上海的繁华闹市、车站广场,四处搜寻乞丐,每发现一个乞丐都要上去拍张照片,问几个问题。
采访中,黄妍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乞丐。拍照时乞讨者并不是都很配合,有的乞丐遮住脸不让黄妍拍照,有的还对着黄妍破口大骂甚至企图冲上来砸掉她的相机。经历的次数多了,黄妍就习惯了,而且还锻炼了她抓角度拍照的技巧。
时间久了,黄妍还积累了一些采访经验。由于乞讨人员不一定会说实话,甚至不愿接受采访,除了采访乞丐本人,黄妍有时还需要采访附近小摊贩、小区保安和救助站的工作人员等,向他们了解相关情况。有些乞丐长期在一个区域活动,和附件的小摊贩混熟了,所以她经常从小区门卫和小摊贩那里获得一些真实信息。
黄妍说:“刚开始是有点好奇,到后来就非常辛苦。寒假的时候非常冷,但是为了完成研究,还是要坚持做下去。越研究他们就越关注他们,就想继续研究下去,只有样本量大,我的调查才更趋真实。”
除了采访了265位乞丐外,黄妍还采访了712位相关人员,了解他们对乞丐问题的看法和安置建议,以不断完善自己的研究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