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之前,学界和民众一直认为,中国和世博会最初结下缘分是在1867年(即光绪12年),中国江苏吴县文人王韬正巧到达法国巴黎并参观了世博会。之后,这位改良主义思想家写下了《漫游随录——博物大观》一文,记述了当时巴黎世博会的盛况。
历史演进到中国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时候,在2002年底投票前的冲刺关头,上海图书馆学者根据家谱史料,得出了惊天新结论――中国和世博会的关系并非始于1867年,而是始于1851年――将中国与世博会的关系向前推进了整整16年!
谁是世博会中国第一人?
故事的主角是广东商人徐荣村。
徐瑞珩,名德琼,号荣村,广东香山人,上海开埠后,第一批来沪闯荡的商人,在英商“宝顺洋行”(DENT COMPANY)担任买办。他以“货则上品,售之则上价”为经商之道,在沪经营丝绸、茶叶、蜚声商界。
如果没有世博会,在万商云集的十里洋场,徐荣村也仅仅是颇有名气而已,而世博会的举办,则使这个广东商人身价倍增,闻名遐迩,并从那以后在世博会历史上留下了闪光的一页。
1851年,远在大西洋彼岸的英国宣布举办世界博览会,当时的英国政府对这届世博会很是重视,维多利亚女王以国家的名义,通过外交途径,邀请十多个国家参展,在此期间,还进行展品和工艺评比活动。这一消息远涉重洋,当然也传到了隔洋相望的中国。
徐荣村的商业嗅觉不可谓不灵敏,他立即敏锐意识到了蕴藏其中的巨大机会。于是,快速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装成12捆,紧急托运往英国。
可是,由于“荣记湖丝”包装太粗陋,在世博会上并未受到重视包装的西人的任何青睐。所幸徐荣村选送的湖丝乃丝中精品,所幸世博会举办时间长达半年之久,“荣记湖丝”历经时间的考验,终于质压群芳,脱颖而出,独得金、银大奖。
至此,徐氏家族借助世博会谱写了它在商业界的成功传奇!
世博中国第一人是如何被发现的?
现在,一个问题自然而然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世博会中国第一人是怎么披沙砾金被发现的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回溯到2002年。当时,上海申办世博会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各项宣传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屡次看到媒体宣传中国和世博会的关系,众口一词地说“中国参与世博会的第一人是清末文人王韬”时,上海市民徐希曾先生不无遗憾,作为徐荣村的后人、徐氏家族的一员,作为一个中国人,徐希曾内心充满了不可抑制的激情和“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气概,他要大声告诉全世界――中国和世博会的关系始于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我的先祖徐荣村参加了那届世博会,还获得了金银大奖!
可是,他人微言轻,他的声音在冲出喉咙之前就被淹没在媒体松涛般的喧哗之中。
2001年4月,徐希曾的儿子从美国回上海省亲。他再次建议并力促乃父“尽快把我们家的资料提供给上海世博会申办办公室!”
于是,骄阳似火的7月,徐希曾先生冒着酷暑,拖着病躯,来到上海世博会申办办公室。“申博办”工作人员细细展读徐先生带来的家谱资料和有关徐荣村的翔实史料,既大吃一惊,又信疑参半。本着尊重历史的审慎态度,他们立即委托前去巴黎的工作人员,到国际展览局寻找和比对相关资料,以求佐证。倘若徐先生所说属实,这将是激动人心的发现。
然而,结果令他们怅惘和颓然——国际展览局内找不到相关材料!
不过,一个月后,从上海图书馆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
在馆藏的由英国皇家协会于1852年出版的关于伦敦第一届世博会的文献报告中,研究人员挖掘出了徐荣村的“荣记湖丝”参展并获奖的史实,有力地印证了《北岭徐氏宗谱》的记载。
世博中国第一人的后裔在做什么?
如果说150多年前世博会中国第一人徐荣村敢为天下先,为中国争得了荣誉,那么,他的玄孙徐希曾先生则壮心不已、继续为中国的世博会事业尽心出力。
在徐汇区长乐路上的寓所内,徐荣村第四代后人徐希曾先生向笔者展示了其先祖当时获奖的奖牌和证书,这份珍贵的历史文献铭刻了徐氏家族的辉煌,记录了中国和世博会的密切关系,也给中国于世博会之初就参与其中这一事实提供了有力佐证。
完成了一个夙愿,为申办世博会出了自己的一份力,徐希曾先生倍感欣慰。徐先生是上海民盟盟员,从上海交通大学退休后,已届70高龄的徐先生并没有就此歇息,而是拿起笔创作了长篇童话小说《湖丝仔新传》。目前,此稿的小说文本已经发表,接下来他要通过动画形式,将其先祖徐荣村参加第一届世博会时获奖的展品湖丝化身为卡通人物——“湖丝仔”,塑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世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