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不是一个商业性质的博览会,而是一种展示活动,无论名称如何,其宗旨在于教育大众,其核心价值体系主要有三层意思:“进步”、“创新”和“交流”
●我们要把办博看作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吸取世界先进理念和经验的过程,一个不断在发展中自我调整和完善的过程,把最先进的技术或思想引进来
●在办博的过程中,更需要注重“软实力”的问题。在世博园区内看到的和在世博园区外看到的都应该是“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而不是两个天地
世博会不是一个商业性质的博览会。《国际展览公约》第一章第一条就明确,“世博会是一种展示活动,无论名称如何,其宗旨在于教育大众。它可以展示人类所掌握的满足文明需要的手段,展现人类在某一个或多个领域经过奋斗所取得的进步,或展望未来的前景。”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世博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我认为,世博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主要有三层意思:“进步”、“创新”和“交流”。“进步”这一贯穿于世博会全部历史并指导未来发展的主线,是通过“创新”和“交流”两个方面来体现的。“创新”反映了世博会的追求,这种追求从早期人们对技术与产品的热情,逐步发展到对文化与理念层面的思考,从早期的竞争精神逐步上升为面向未来的发现精神;“交流”则强化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意识,尽管交流的方式千变万化,但是人们依然在不断地挖掘世博会作为“场所”的价值。
世博会核心价值体系反映了世博会这一特定活动形式的指导思想以及区别于其他博览会的个性,体现了世博会组织机构、主办方以及参与方在发展中所形成的共识。
尽管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历届世博会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中心主题,但早期世博会的主题还只是象征性的。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开创了主题本位的办展模式,但世博会主题演绎体系的真正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随着世博会展示重心由展品和技术向理念和文化的转移,原先那种面面俱到、百科全书式的传统展示模式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关注内容、解决问题为宗旨的主题演绎体系。自1994年6月8日国际展览局第115次大会上通过的《1号决议》对主题体系作了明确规定并通过几届世博会的实践以后,世博会的主题演绎体系才真正确立起来。
1990年代以后的历届世博会,基本上都围绕着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全球性议题,如1998年里斯本世博会聚焦“海洋”问题,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探讨“人、自然、技术”的关系,2005年爱知世博会尊崇“自然的睿智”和“人类的智慧”,基本上都贯穿了可持续发展这条鲜明的主线。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通过“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吸引和汇聚全球睿智,共同关注和思考城市的和谐发展问题。可见,上海世博会也是在可持续发展这一贯穿于前几届世博会主线基础上的延续和创新。
世博会主题演绎是一个体系,是贯穿一届世博会整体框架、内容和过程的指导思想。人们通过世博会这样一个全球性的聚会,来探讨和解决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
我们要把办博看作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吸取世界先进理念和经验的过程。世博会在中国召开,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城市的问题已经解决得很好了。相反,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做得恰恰是很不够的。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我们的理念、价值观以及实践方式与国际同行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然而,有些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喜欢把城市建设的速度和城市发展的规模作为衡量指标,特别是把摩天大楼的数量和高度当作骄傲的资本,总以为我们的城市建设不亚于甚至超过人家。在城市发展这一问题上,形成了自以为是的价值观或话语体系,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以致在国际会议上很难与国外同行进行平等的交流。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次世博会,可以汇聚全世界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很多国家或城市都要在世博园区展示他们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成果,他们会把最先进的技术或思想引进来。对我们来说,这绝对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我们要把办博看作是一个不断在发展中自我调整和完善的过程。正因为世博会不是纯粹商业性质的博览会,所以在办博的过程中,更需要注重“软实力”的问题。奥运会与世博会不同,奥运会是“硬实力”的较量,世博会是“软实力”的展示。世博会并不强调竞争,而是更主张切磋交流,取长补短,并在某些方面形成全球性的共识。城市规划和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除了场馆和园区建设以外,整个城市的格局和面貌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下子改变过来。但有些是可以改变的,如城市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城市发展规划和建设等,都是可以在发展中及时调整和改善的。我们应静下心来,在办博的过程中抓紧机会多学习、多观察人家的长处。即使我们在城市发展的某些方面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也没有必要居功自傲,我们肯定还可以从人家那里学到更多更好的经验来优化和完善自己。
世博会不仅仅开在世博园区内。我们既要注重世博园区的建设,也要注重园区内外的协调,把整个上海乃至周边地区看作是一个大世博园区。世博园区展现的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发展成就的缩影,而不是虚幻的另一个世界。在世博园区内看到的和在世博园区外看到的都应该是“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而不是两个天地。因此,我们要重视主题演绎的工作,把主题演绎延伸向全市各个系统层面和各个领域范围,而不应把主题演绎局限在世博园区内。主题演绎不是完成一两个项目就可以了,我们要把主题演绎看成是从筹备到建设、再到世博开园、贯穿整个举办过程的一个指导性的系统工程。
世博会不仅仅是开园的184天。我们既要重视世博开园的时间段,也要重视世博开园前后的时间段。作为世博会重要组成部分的世博论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很多世博会主办国在开园前好几年就开始启动世博论坛,把它看作是世博开园的前奏或热身。世博论坛不仅仅是学术研讨,它也是与世博园区展示、演出等活动互动的最佳载体。作为一个学习型的博览会,世博论坛在整个世博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总而言之,我们要虚心地向人家学习,珍惜这一送上门的机会,借助2010年上海世博会来解决我们自身面临的问题。按照世博组委会的要求,坚持科学办博,努力把上海世博会办成一次成功、精彩、难忘的国际盛会。
(作者为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图书馆馆长、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