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国内 | 国际 | 浙江新闻 |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综合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甘肃白银倾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治理污染(组图)

www.zjol.com.cn  2007年04月13日 23:50:0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甘肃白银倾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治理污染(组图)

   白银有色金属集团公司第三冶炼厂副厂长 张康龙:“目前我们职工铅中毒率达到78%以上,很多职工由于受环境影响,他的身体状况是很差的。”他承认,第三冶炼厂根本达不到环保要求,根本就不能生产。

  

甘肃白银倾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治理污染(组图)

   在黄河白银段,有一条白银市的最大的排污河——东大沟,东大沟的污水源源不断得排进黄河,看起来不太黑的污水污染程度却很严重。

  

甘肃白银倾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治理污染(组图)

   根据白银市环保局提供的2005年东大沟污水的污染数显示,东大沟排入黄河废水的重金属铜铅锌镉砷都严重超标,其中最严重的砷超标达25.68倍。

  

甘肃白银倾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治理污染(组图)

   白银市环保局局长李巨忠:“白银市市级财政收入也就是2.5个亿,可以说拿出了四分之一的财政收入来治理污染。”

   央视《经济半小时》4月13日播出“甘肃老国企的减污难题”,以下是节目内容。

   甘肃省白银市的名字让人一听就忘不了。实际上,白银市最大的特产不是白银,而是铜,它的铜产量曾连续18年位居全国第一,因此白银市还有个外号,叫铜城。不管叫白银,还是叫铜城,两个名字都给人美好的印象,可它的环境实在与美好的名字相差太远。

   污染事故始终困扰甘肃白银

   近几年,白银市各种污染事故不断发生,2002年底,白银市发生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污染事件,污染事件发生时白银市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高达7.36毫克 /立方米,比1955年导致5000多人伤亡的伦敦污染事件还高一倍。

   白银市环保局局长 李巨忠:“当时没有造成人员死亡,造成人员伤亡,特别是老年人肺部不好的导致住院的等等。”

   2004年下半年,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白银市又先后发生7次严重的污染事故。

   李巨忠:“烟雾和蒸汽,特别下雨以后,二氧化硫大量附着到地上能见度就非常低最严重的时候达到了十几米。”

   污染事件接二连三降临到白银市头上,并不偶然。白银是国家在“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依靠有色金属冶炼和煤电能源开发,短短五十年,白银就成了甘肃省第二大城市。但是,严重依赖资源型产业,也让白银陷入了环境困境,大量高污染企业,工艺落后,设备陈旧,成了城市中的一个个毒瘤。

   在白银市厂矿企业比较集中的郝家川地区,远远望去,冒着黑烟的烟囱随处可见,其中的一家水泥厂,两个烟囱正在冒着浓烟,整个场区弥漫在烟雾之中。

   记者:“机器坏了?”

   银城水泥厂工人:“是。”

   记者:“坏了怎么还能生产?”

   银城水泥厂工人:“坏了修可能没有修好。”

   记者:“没有修好就应该不能生产。”

   银城水泥厂工人:“这个。”

   记者:“经常坏吗?”

   银城水泥厂工人:“有时会坏。”

   记者:“经常坏。”

   银城水泥厂工人:“是。”

   尽管知道烟囱坏了,烟囱正在超标排放,但是银城水泥厂副厂长寇积斌并没有立刻停掉设备的意思。记者了解到,银城水泥厂年生产能力只有10万吨,生产工艺属于落后,属于国家明令淘汰的小水泥。

   记者:“烟尘排放达不达标?”

   银城水泥厂副厂长 寇积斌:“达着了吧。”

   记者:“有环保部门的证吗?”

   银城水泥厂副厂长 寇积斌:“有啊。”

   记者:“(超标排放)环保局抓的不紧?”

   银城水泥厂副厂长 寇积斌:“管的不太严,管的严就完了。”

   和银城水泥厂相隔不远,有一个烟囱冒着浓浓的黑色烟雾,循着烟囱,记者找到了白银有色金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铜冶炼厂,记者看到,厂区烟雾弥漫,现场工作的工人都带着厚厚的口罩,整个场区散发强烈的硫酸味,距离设备稍微近一点,记者被熏得连眼睛都难以睁开。

   同样污染严重的还有白银有色金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第三冶炼厂,厂长张康龙告诉记者,不说和国外,就是和国内的同行相比,第三冶炼厂的设备都已经落后了整整三十年,排出的废气严重超标。

   白银有色金属集团公司第三冶炼厂副厂长 张康龙:“目前我们职工铅中毒率达到78%以上,很多职工由于受环境影响,他的身体状况是很差的。”

   记者:“那铅中毒怎么办?”

   张康龙:“铅中毒以后,公司在目前的情况下,只能采取用药物排除的办法,但是排除的效果都不太好,按照国家的环保要求实际上早就应该关闭了。”

   白银有色金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第三冶炼厂厂长 张康龙承认,第三冶炼厂根本达不到环保要求,根本就不能生产。

   甘肃白银是黄河流域最大的重金属污染源

   在白银,有两个污染巨无霸,一家是刚才看到的白银有色金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另一家是甘肃银光公司,这两家企业排放的高浓度工业废气,最严重的时候能超过国家标准14倍。更严重的是,它们不仅把白银的天弄的乌烟瘴气,连流过白银的黄河,也在劫难逃。

   在黄河白银段,有一条白银市的最大的排污河——东大沟,东大沟的污水源源不断得排进黄河,看起来不太黑的污水污染程度却很严重。

   白银市环保局污控科科长 牛亚萍:“重金属是严重超标的。”

   记者:“按照国家有关环保的要求,这种水是能排进黄河的吗?”

   牛亚萍:“那是不能 肯定是不允许的。”

   根据白银市环保局提供的2005年东大沟污水的污染数显示,东大沟排入黄河废水的重金属铜铅锌镉砷都严重超标,其中最严重的砷超标达25.68倍。

   记者:“这个一年排的量有多大?”

   牛亚萍:“1894万吨。”

   严重超标的污水是从哪里来的呢?在白银市环保局提供的一份材料上,大气污染严重的铜冶炼厂又赫然在列.

   白银有色金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环保处副处长 吴荣:“它一年排364万吨的废水,是直排黄河的。”

   记者:“就这个。”

   吴荣:“对,就这个铜冶炼厂。”

   向东大沟排放污水的10多家企业都属于白银有色集团责任有限公司,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企业都是和铜冶炼厂的污水一样,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在白银市环保局的一份材料里面明确指出,白银是黄河流域最大的重金属污染源。

   白银环保部门面对严重的污染束手无策

   严重的污染,为白银市赢到了很多不光彩的纪录,现在白银不仅是黄河最大的重金属废水污染源,还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氨氮废水污染源、甘肃省最大的二氧化硫和硫酸浓缩废气污染源。面对一连串的纪录,当地的环保部门却显得束手无策。

   在记者发现银城水泥厂超标排放烟尘后,应记者要求,白银市环保局的工作人员和记者一起来到了银城水泥厂,银城水水泥厂的副厂长承认,他们的排放是不达标的。

   记者:“现在达标了吗?”

   银城水泥厂副厂长 寇积斌:“反正我们手续没办下来,限期治理。”

   记者:“限期限到什么时候?”

   寇积斌:“这个我不太清楚。”

   白银市环保局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很无奈。

   白银市环保局污控科科长 牛亚萍:“咱们一般情况,因为企业缺乏资金,一般都是限而无期,一直在限,就是一直这样排着。”

   在白银市,环保不达标的企业还有很多,和银城水泥厂相邻的一家动力厂,烟囱排放严重超标,长期以来,环保部门同样一直在要求其限期治理,但是也是限而无期,在一张2006年一月白银市环保局在检查时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烟囱冒着黑烟。

   记者:“当时是怎么回事呢?”

   白银市环保局污染管理科科长 高国臻:“当时就是发现烟尘严重超标排放,烟尘严重超标,它这是加的重油,它的煤质不是太好,它的火起不来,就会喷一些重油,那就污染更厉害了,它的那个黑度就加大了。”

   记者:“它超标严重到什么程度?”

   高国臻:“尘不是太大主要是黑度,烟起黑度是零的万五级以上。”

   记者:“这是严重超标的。”

   高国臻:“对。”

   2006年环保局对企业的严重违规行为处以罚款1万元,但是一年多过去了,一万元罚款根本收不上来。

   高国臻:“没交。”

   记者:“为什么没交啊?”

   高国臻:“白银公司答应就是一块交,但是到现在也没交。”

   对于白银公司铜冶炼厂、第三冶炼厂等污染大户,环保部门更是没有办法。

   高国臻:“因为他有十多万人,涉及到吃饭的问题。”

   记者:“这个企业要是停产了是不是整个白银市就不行了,他这个企业在你们

   白银市占的分量有多重?“

   高国臻:“可以说有了白银公司就有白银市,没有白银公司就没有白银市。”

   白银有色金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第三冶炼厂厂长 张康龙:“ 职工只是迫于就业的压力不能停。”

   白银市环保局局长 李巨忠:“它违法了,我们没办法。因为排污费它不交,你有什么办法,我们就通过法院这种手段法律手段来解决一些问题,另外罚款,我们罚了以后,但是他不执行。不执行环保局就没办法,没有办法我们只能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但是法律手段,特别是大环境没有形成的话,他们执法也有些困难。”

   记者:“通过法律手段解决过这些问题吗?”

   李巨忠:“基本上排污费,我们的罚款方式一部分都是通过这些手段来进行的。”

   白银的环保部门对污染企业除了罚款,也没有更多的办法。白银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是白银最大的污染企业,虽然曾经连续多年都坐在全国铜冶炼行业的头把交椅,但七八年前,企业就已经陷入困境,最严重的时候,资产负债率高达114%,累计亏损47亿元。企业没钱,迫在眉睫的治污计划,也一拖再拖,遥遥无期。

   在白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三冶炼厂,记者了解到,长期以来,厂方一直想进行环保治理,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白银有色金属集团公司第三冶炼厂副厂长 张康龙:“我们现在很多的想法,包括很多工艺改造方案,实际在九十年代就提出了,但是一直苦于资金的压力整个公司资金的艰难程度一直没有改,我们厂的改造历程,九二年提出过一次,九七年提过一次,零一年提过一次。”

   但是,第三冶炼厂要进行设备改造,需要数亿元的资金。

   在白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像第三冶炼厂这样需要治理的项目还有很多,需要的资金量约30亿元。

   对于直接排入黄河、重金属严重超标的东大沟污水,白银市很早就有了一个治理的计划。

   白银市环保局污控科科长 牛亚萍 :“在上游建一个坝,把水拦起来,要求沿东大沟的

   各个单位处理,达标的水进入东大沟,进入东大沟后,我们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以后,达到回用的标准以后,我们再进行回用。“

   记者:“再回用,就不用往这里排了。”

   牛亚萍:“对。”

   记者:“那就没有水往这里排了?”

   牛亚萍:“基本很少了,因为这是一个排污沟,还有旁边农灌的剩水也在里面呢。”

   记者:“这个项目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牛亚萍:“这个项目是在十一五规划就放进去了。”

   白银的治理计划需要资金2亿多元,如果治理计划得以实施,东大沟的污水处理后将被循环利用,基本不再向黄河排放,黄河流域最大的重金属污染源将彻底消失,但是同样由于没有资金,治理计划已经作了十多年却一直都没有实施,东大沟到目前为止仍然在源源不断向黄河排放着重金属严重超标的毒水。

   记者:“要是没有上面的支持咱们自己能掏出这笔钱吗?”

   牛亚萍:“没有这个能力只有依靠上面。”

   白银环保局局长 李巨忠:“最主要的一个是没有资金,特别是有的企业在紧急的时候,

   特别是五六十年代建的这些企业,这个环保设施都没有上,企业又经营了几十年基本上就没有这个能力上环保设施。”

   白银倾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治理污染

   白银市的老企业现在掉进了一个陷阱里,一方面经济转型资金困难,另一方面环境污染又没钱可治。但不管怎么说,如果城市还是整天烟雾腾腾,污水横流,期望中的经济转型也就无从谈起。从2005年起,白银市开始连续启动和实施了4个环境工程项目,他们希望前所未有的大投入,能挡住污染的脚步。

   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盛华仁到白银视察污染状况, 随后,白银历史上最大的环保工程——白银有色金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铜业公司制酸系统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工程由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改委、甘肃省环保局共同支持,耗资2.48亿元。

   白银有色金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铜冶炼厂负责人 余旦新:“如果说仅依靠我们企业的那点效益来建设这个工程,可能十年都很难建成。”

   2月12日,工程正式交付使用后大幅度减少白银市的空气污染状况。

   白银环保局局长 李巨忠:现在这个项目上去以后,它可以减排4.7万多吨二氧化硫,减排废水280万吨,减排重金属405吨。”

   记者:“那么这4.7万吨二氧化硫占白银市的比例是多大?”

   李巨忠:“占白银城区48%,它现在以后白银市的空气质量,也能达到二级,已经能达到二级,以前是达不到二级的,以前达到二级的天数少一些,一年能有个100多天吧,现在有超过两百多天。”

   记者了解到,为了制酸系统改造工程上马,白银市也拿出了6千万元的配套资金。

   李巨忠:“白银市市级财政收入也就是2.5个亿,可以说拿出了四分之一的财政收入来治理污染。”

   随着工程的完工,投资2亿多元的白银公司第三冶炼厂环保改造项目已经开始启动,投入需要7亿多元的铜冶炼改造、2亿多元的东大沟废水治理项目也正在向上争取资金。

   半小时观察:公正解决历史包袱,节能减排才能见效

   甘肃白银最大的污染源是当地历史悠久的国有企业。对于一些新开工的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可以很容易做出关停并转的决定;但对于像白银市的这些老国有企业,却很难下决心停掉,因为这些企业大多亏损运行,靠它们自己来解决污染问题,完全不现实;但如果要关掉它们,成千上万的国有企业职工如何安置,同样是一个大问题。

   事实上,在过去计划经济的几十年里,有许多国有企业,为国家贡献了它们所创造出的绝大部分财富,剩下的财富仅仅够工人们过上温饱的生活,无论是企业的发展还是周围环境的治理,企业根本无能为力。国家应该而且必须对它们施以援手,帮助它们治理污染。一是因为道义应该这样做,二是现实如此,只有帮助解决它们的历史包袱,企业才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对包袱沉重的国有企业,更应该加强财务监管。白银的国有企业声称连1万元的罚款都交不起,它们每年的公款吃喝、公车消费又是多少,是不是应该严加检查一下?要防止一些亏损的国有企业负责人,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政府官员,一方面大声喊穷,不断向国家伸手要钱要政策,另一方面又大吃大喝,周游世界。否则,国家扶持的力度再大,填的还是无底洞,节能减排依然难以实现。

  

  

  


来源: 新浪网国内 作者: 编辑: 陈雪晔
返回国内新闻

 
高层动态
·公安部培训五百新闻发言人 孟建柱:拓展民意沟通
·快讯: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4日在上海举行
政策动向
精品专题
·神七发射:我们在现场
·【专题】2008浙江在线记者辽宁行
·华南虎——媒体报道更多页
·专家点评更多页
·消费影响更多页
·投资理财更多页
·宏观经济更多页
·学习十七大精神体会
·华南虎——媒体报道更多页
·党代表归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