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面美学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通过建筑方式来实现,大广场,豪华的政府办公楼,还有宽广而无实际功用的景观大道等等,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来满足官员们大排场心理,并可成为对外炫耀的资本;还有就是通过举办大活动,造成大场面,吸引媒体,炒作地方影响力。 场面美学里有没有人文价值、对地方人民福祉有无意义?没有人愿意为此考虑。由于决策者掌握在地方官员手中,而这种权力又没有行之效的监督,譬如相关活动与建筑要由本地人大代表审定等方式,所以只有活动完成或工程完工之后,才会有媒体发现与质疑,但这却已是生米成了熟饭,人们只有接受既成事实。 今年清明节前后,本是民间祭祀家庭祖先的节日却成了各地公祭神灵与传说人物的大型活动日,我们看到,北京的“公祭”的是四年前的抗击非典中牺牲生命的医生护士。他们的头像用铜浮雕嵌在纪念墙上,人们或有组织或自发前来献花追悼,活动规模并不大,但却不失隆重与庄严。通过新闻报道,人们想起四年前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灾难,也不觉缅怀那些为了公众利益而献身的人们。我们感念他们,是因为今天健康安宁的生活与他们的生命奉献不可分开。 最大型的公祭活动是在陕西、山西、河南等地展开,河南郑州用了一点八亿建造了高于美国自由女神像与俄罗斯母亲巨雕的炎黄二帝像,广场面积就达十五万平方米,对这样天下第一的公共建筑,我们想问两个问题,其一从人文精神角度,它是想弘扬怎样的文化精神?炎黄二帝是传说中的上古两个部落领袖,他们因为生活与发展理念不同而致部族间战争,最终黄帝战胜炎帝,一统中原。既没有和平精神,也没有博爱的情怀,一厢情愿地制造“炎黄子孙”这样的人文始祖概念,将祖宗泛化,对自己真正的祖先是不负责任的文化认定,像俄罗斯雕像用俄罗斯母亲这样的艺术抽象来歌颂一个民族与国家的文化共同母体,既富诗意又具人文关怀内涵,而用“中华儿女”代替“炎黄子孙”则更为妥当。 地方公祭倡导的社会理念是些什么呢?祭祀炎黄二帝,不过是宗族宗祖的一次文化放大而已,与传统社会中的血缘祖先崇拜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山西公祭大槐树文化,则倡导的是一种地缘崇拜,因为当年数以万计的原住民从山西某地迁出,大槐树的文化情结成为一种民间文化现象,现在要将这一因历史原因而致的文化现象弘扬,除了旅游意义之外,还有什么其他意义呢?江苏无锡的泰伯文化公祭活动,也只是族群文化的一种弘扬而已。 其实这些地方特色文化现象不应该用公祭的方式来让人崇拜,更不能将其神圣化祖宗化。既然有人追怀“大槐树”,地方政府做好大槐树文化旅游就可以了;既然有人对上古炎黄时代有历史遐思,在当地做好上古文化博物馆更有价值。现在是官员们着西服念文言祭文,参与者们着古装鼓乐扬幡,场面宏大却并无文化意义。只不过是借着古人的概念做一次场面美学的新闻宣传而已。 古希腊人公元前776年祭祀宙斯举办了奥林匹克运动会,我们现代说它是人文奥运是因为当代人不再是为神而办奥运,而是为了人类的和平友谊竞技而举办,如果希腊人还每四年公祭一次宙斯,可能对希腊宙斯神庙有意义,对全世界体育文化却并无影响。 我们希望地方政府要真正懂得利用文化以当代人为本,我们不需要为古代神灵祖先做公祭排场,我们期待建立符合人文精神的公祭文明,北京公祭抗非典烈士就是一个好的范例。 如何?才祭黄帝,近期又将在浙江绍兴祭禹 民族寻根和文化祭典应节制与节约 丁亥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大典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