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质疑
“卖站名”获暴利
目前,关于企业冠名公交站名的具体费用,外界有诸多猜疑。
“场站名也算公共资源,但被高价出卖,最后一些站名变得不伦不类”,退休干部老刘,对此显得义愤填膺。
此前有媒体披露,早在2003年下半年,当时的“思北站”(一度曾取名为大西洋海景城站)从2003年7月开始变成“太平洋保险站”,原因是太平洋保险公司以20万元的价格买下了该公交车站三年的冠名权。
此次更名,曾引起周围市民广泛质疑。
据介绍,当时具体受理这一更名的还是厦门市公交总公司,但之后类似的站点商业化现象更加频繁地出现,“××妇科站”、“××口腔站”、“××整形站”等商业味极浓的站名不时出现。
2005年1月,厦门公交场站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改为市政园林局下属单位,具体负责公交站点的建设和管理;此举当时被解读为公交站将更加商业化地运作。
一份厦门公共交通场站有限公司的合同书显示,“塘边站”变更为“塘边颈腰痛医院(光亮医院)站”,起始时间为2006年3月,金额为11万元。
有市民提出质疑,若场站公司一年接受10家企业冠名,单项收入也过百万元。
针对市民“卖站名”获暴利的质疑,昨日,厦门公交场站有限公司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见到记者时,该公司总经理许自葵表示,场站公司针对市民的一些质疑,刚刚开会专题讨论,并称“站名公益化兼顾商业化很难,目前正在协调中”。
许自葵请记者找资源开发部经理郑全德具体了解情况。
刚刚接手资源开发部的郑全德,首先否认公司从中获得暴利的说法。
郑全德拿出一份刚刚整理完的厦门公交站名材料,材料显示,目前厦门共有公交站名777个,其中企业冠名并被更名的为33个。
郑坦言,确实存在一些站名“不雅”、“太长”、“有点混乱”的局面。
“大部分站名的冠名合同,都是当时公交公司签下来的,也算历史遗留问题”,郑说,之后场站管理权移交后,再商业化改名的,不超过5个。
据介绍,企业若想冠名站名,主要是向场站公司申请,场站公司根据该站地理位置,途经公交车线路、人流量等报价,若各方无太大异议,随即进行更名,包括更改路线牌、报站系统等。
“如轮渡、会展中心、火车站、市政府站等处的公交站名,企业出再多钱,也不能商业化”,郑全德说,目前仍有不少企业询问冠名事宜,但场站已有严格把关,“就是有意把价格抬得很高,企业一般也就不想冠名了”。
对于具体价格,郑全德不愿透露,但称,改站名封顶不超过30万元。
未来困局
1.如何改掉不规范命名
场站公司资源开发部经理郑全德表示,冠名企业既然交了钱,估计很难再动摇,接下来的协调工作阻力很大。
目前具体负责协调这一事件的郑全德表示,因为合同未到期,场站公司也不能强制单方面停止合同,“只能与冠名企业协调,将强势改掉其中一些确实不妥的站名,例如变短或把路名放前”。
昨日下午,记者联系了两家冠名企业。
一家门诊部张姓负责人表示,冠名站名花了不少钱,当然希望广告效果最大化,若将地名放前,广告效果明显回落,“就像莲坂国贸站,大家就习惯记‘莲坂’站一样”。
另有一商户表示,将继续按合同办事,若协商,需从其他方面给予充分补偿。
而被指称留下历史问题的厦门市公交公司,昨日记者联系其中的有关负责人,对方拒绝评论该事件,明确表示场站管理不属于目前公司业务。
有市民预料,被指乱命名的站名,仍有可能长时间被保留。
2.未来命名谁做主?
据称,厦门公交场站有限公司已步入企业化经营,这也意味着如何通过经营场站资源实现盈利,仍是其经营思路。
按该公司的说法,目前主要营利项目有:候车亭广告、公交车进场停靠费、场站命名费等。
据了解,目前厦门公交场站有限公司与多个部门商讨,关于场站“命名”或“改名”,目前公司已有参照准则,即“不随意改名”、“路、线、点和企业名称”合理结合原则。
对此,厦门公交系统一位技术专家评价,“要想避免后患,眼下可以做的就是严格把关,不能轻易接受冠名;未来再命名时,更加注重市民的情绪,而不是偏向钱”。
厦门地名办一梁科长认为,场站命名的公益和私利该兼顾。梁表示,她并不反对用一些企业来命名,不反对以此做广告,但对于一些厦门人已习惯的老地名的更名,她觉得很不妥当,如原来的“厦港”站改为现在的“星鲨”站,很多老市民一听“星鲨”站,根本摸不着头脑。
而一则利好消息是,在目前公交整治背景下,厦门已宣布“智能公交”系统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将力争于明年底让全市公交智能化。(东南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