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旺季又到了,旅游景点门票价格“涨”声一片,许多计划在“五一”长假出行的人士又要多掏腰包了。 景点门票又见涨势 上海大大小小的旅行社,近来几乎每天都能接到景点门票调价的通知。记者来到一家旅行社采访,工作人员从电脑里调出了一长串名单: 庐山门票4月1日起从135元涨到180元;崂山门票从50元涨到70元;曲阜孔庙门票从原来的50元调整为90元,孔府门票由30元调整为60元,孔林门票由20元调整为40元;黄山牯牛降景点门票从55元上升到100元;临安青山湖从25元的大门票变成了多个景点“打包”的52元联票;浙江新昌的高迁古民居门票从25元上升至35元;莫高窟和鸣沙山月牙泉两个景点的门票从180元涨到280元…… “作为旅行社,我们只能被动接受,再相应提高旅游报价。当然,如果价格涨得太离谱,我们会放弃这一产品,推荐客人选其他旅游线路。”这名工作人员说。前两年,上海曾出现因为门票上涨导致旅行社集体封杀景点事件。2005年,周庄门票价格上涨40元,上海近百家旅行社集体封杀周庄旅游;2006年,云南大理景点门票捆绑销售,变相提高价格,遭到北京、广州和上海等各地旅行社的封杀。 “门票经济”凸现旅游业不成熟 华东师范大学旅游学系教授庄志民指出,目前我国众多的旅游景点之所以很难以“控制门票销售数量”来控制客流,其原因在于我国旅游产出的总体结构还是“门票经济”,门票收入在景区收入中占“大头”。事实上,在“游、食、住、行、购、娱”旅游六大构成要素中,“游”应该排在首位,没有这个因素推动,其他环节的消费就无从谈起。 旅游业管理体制尚待完善。多年来,我国世界遗产和国家级风景区普遍实行分权化管理,国家只给政策、不给经费,靠门票收入自收自养。不仅如此,有些遗产地、风景地还将门票收入纳入地方财政、企业甚至上市公司的经营收入。 目前,在我国许多著名的世界遗产地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门票收入已成为最大、最直接的经济收益。有些知名度高、集世界遗产地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于一身的景区,门票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达到50%以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晓认为,世界遗产地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门票价格不是由市场供需决定的,门票并不代表遗产资源和风景资源的市场价值,门票只能作为资源保护费用的补充。我国目前普遍推行的将景区门票收入作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或企业经营性收入的做法,实质上改变了世界遗产和国家级风景名胜的公共资源性质。 如何突破“门票经济”瓶颈? 一项研究表明,旅游景点门票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越小,说明这个地方旅游市场化程度越高,旅游景区综合功能越强,抗风险能力就越强。 杭州市的实践证明,景点不依赖门票收入也可以活得很“滋润”。2002年开始,杭州市政府决定对西湖环湖南线景区、沿湖的孤山、俞园纪念馆实行免费开放,随后,在国际博物馆日,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所属的六大博物馆、纪念馆实行免票入内游览。今年“五一”,所有到杭州旅游者可以免费欣赏“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的西湖胜景。 杭州市有关部门统计结果表明,西湖免费开放使景区管理部门增收逾亿元,带动了杭州旅游产业新增经济效益上百亿元。虽然门票免费致使游客的硬性支出降低,但通过购物、娱乐等弹性消费的增加,总的消费量不降反增。免票还带动淡季旅游,优化旅游产业结构。 专家建议,在当前我国对景区管理体制和门票政策没有根本性改变之前,要加强对门票使用的监管,特别是对门票收入的使用提出明确的规定和审计制度。 (记者张建松)
“五一”国内游报价涨 消费者:涨价是趁火打劫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新版“限价令”,票价50元以下的景区一次提价幅度不得超过原价35%,50元至100元涨幅不得超过30%,100元至200元不得超过25%,200元以上不得超过15%。尽管这些涨价景区的票价涨幅大都在限涨范围内,但旅游景点门票涨价的消息令很多准备“五一”出游的消费者感到不满。 景点涨势如潮 景点涨价是用国有资产掠夺全体国民 知名旅游景点是国有资产,全体国民是该资产的合法主人,公园不是“还园于民”了吗?当然,知名旅游景点是稀有资源,收点维护费用是可以的,但不可高得如此离谱。如此昂贵的门票,是仆人对主人的掠夺。旅游景点的承包人拿着主人的资产来掏空主人的钱包,这又是谁家的理? 五一将至 景点竞相涨价成“宰人周” 反思:舆论为啥斗不过景区涨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