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4月30日电(记者张丽娜)日前,“韩国国际协力团”来到内蒙古赤峰市,在这里建立韩国政府在中国投资的第10个沙尘暴监测站。 内蒙古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杨志捷介绍说,“韩国国际协力团”是中韩联合对付沙尘暴的主要执行机构。从2003年8月至今,韩国政府已经斥资130万美元在内蒙古的朱日合、通辽,以及辽宁省的大连、丹东,吉林省的四平等地建立沙尘暴监测站。 杨志捷说,沙尘暴监测站对当地大气中的沙尘进行不间断监测,及时获取沙尘暴形成、分布、移动及有关环境变化的数据,实现相关数据资料中韩共享,从而有效监测、准确预警、客观定量地分析评估沙尘暴造成的危害和影响。 2000年以来,再度活跃的沙尘暴活动把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推向国际关注的焦点,虽然与中国相比,中国周边国家感受到的仅仅是沙尘暴的余威,但对形成于蒙古国与中国的黄沙,各国还是如临大敌,一些国家计划携起手来共同防治。 尤其是韩国,从2003年开始,就委托中国气象部门购买设备,着手在中国设立沙尘暴监测站。而日本则正与中国执行“风送沙尘的形成、输送机制及其对气候与环境影响”的计划。 事实上,这种合作近年来已经在多个国家中启动。2002年12月,中、日、韩、蒙四国与一些国际组织成立了联合治理沙尘暴的工作小组。2003年,中、日、韩、朝、蒙5国举行了沙尘暴高级会议。 2004年,中韩日三国环境部长在日本举行会晤,商讨联合治理沙尘暴,研究沙尘暴的成因、确定沙尘暴的起源和去向以及沙尘暴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等。会上,蒙古国加入了亚洲反沙尘暴网络。 2005年起,蒙古国政府开始了庞大的“国家绿墙计划”。2005年2月,日本设置沙尘暴对策有关省厅联络会议,集中收集国内外信息,各省厅协调实施对策。日本还设立了日中绿化交流基金,协助中国植树造林。 中国一位气象专家说,沙尘暴属于自古就已经存在的自然现象。由于我们无法人为地消除作为沙尘暴源区的沙漠,也无法干预地球运动、大气环流,所以不可人为控制它。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比如中国近20年来就非常重视加强生态等方面的建设,与上世纪60年代相比,现在发生沙尘暴的频率已经明显下降了许多。
内蒙古60年:成吉思汗祭祀“神灯”延续780年 内蒙古60年:边境线上的自由市场——满洲里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