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昌富
黄昌富,男,汉族,1971年3月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北京地下直径线工程指挥长。
事迹简介:
黄昌富先后参与负责了北京地铁、广州地铁、深圳地铁、上海磁悬浮、北京地下直径线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他坚持科技创新,解决了一系列地下施工技术难题,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创造性提出“载荷分散法”新概念,创下两项国内施工新记录;他坚持管理创新,贯彻工程育人、和谐共建的宗旨,把零利润项目管理思想和P3项目辅助管理系统全面应用于项目管理,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青工专业人才,成功建立了一套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劳务管理系统,总结出一整套城市地下工程修建技术及项目管理新模式。在自主创新中,他逐渐成长为优秀的一线管理者和青年施工技术专家,为北京奥运重点工程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所获主要荣誉:
中央企业杰出青年岗位能手
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全国青年岗位能手
北京十大杰出青年
北京青年五四奖章
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
全国优秀项目经理
事迹材料:
立足岗位,创新技术推陈出新
黄昌富先后参加的一系列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几乎涵盖近年来国内地下施工的所有重点、难点。其中,有被誉为“城市地下工程工法博物馆”的北京地铁复八线,华南地区首座暗挖车站广州地铁二号线江南新村站,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商业运营线的上海磁悬浮。
城市地铁多下穿建筑物、桥梁等,地上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地下管网密布、地质复杂,设计施工常常受到限制,一些地铁修建往往因此改变线路或暂缓上马。广州地铁二号线晓港站――江南新村站区间就需穿越11栋高层建筑桩基础,黄昌富提出了“桩基托换载荷分散法”概念,采用工程分析法、数值模拟计算法,建立起数理模型,并经过反复论证推算,解决了桩基托换中桩梁连接技术、分级加载技术和同步顶升技术,填补了国内地铁暗挖法技术空白。同时为了解决地铁车站施工的交通问题与管线保护问题,黄昌富首次引入铺盖法施工技术在广州地铁二号线江南新村站取得成功,开创了铺盖法施工在城市地铁施工先例,此项技术已在国内地铁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国内同行专注于研究传统的地下工程暗挖法施工时,黄昌富却把目光投向了国际高新施工方法――盾构法施工。上世纪90年代这项技术主要受日本、欧洲公司控制,工程造价每米达8万元。该技术最初由国外专家自带设备参与施工,到国内技术人员使用进口设备自主施工,再到国内技术人员使用国产设备施工,在这一演变过程中,黄昌富和他的同行们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02年10月,他任深圳地铁一期华强路站――岗厦站区间工程常务副经理兼总工程师。这项工程是在上软下硬复杂混合地层中第一批由中国技术人员独立施工的盾构工程,采用汇集全球尖端机、电、液压科技于一体的德国进口复合式盾构机施工。为了工程顺利进行,黄昌富跑遍了国内的大型图书馆,翻阅资料,往返于厂家与工地,奔波于设计院和科研院所,研究盾构工作部件和工作原理;同时针对深圳软硬复合地层特点,经反复计算,日夜攻关,终于摸索出了一套合适的施工参数,全面掌握盾构机的结构部件、工作原理和施工参数,并总结出包括盾构机选型、前期筹划、人员组织、设备配套等盾构施工组织管理模式。该工程创造了日掘进28.8米、月成洞540米的全国企业新记录,标志着中国技术人员完全掌握了复合型盾构施工技术。
为打破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降低工程造价,增强企业竞争力,黄昌富首次在深圳盾构施工过程中引进加泥式复合型盾构技术,成功解决了软硬混合地层盾构施工技术难题,引进的通用管片衬砌结构和惰性浆液同步注浆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他对进口盾构机国产化的技术革新荣获 “北京市技术创新成果奖”,节约成本5600多万元;“高精度自动陀螺经纬仪及快速定位系统研究”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他对盾构核心技术的全面掌握,使工程造价从每米8万多元降至3万多元,国外公司从此退出中国施工市场。
随着奥运的申办成功,北京奥运工程相继开工,黄昌富转战到北京地铁十号线。该工程是奥运重点工程,采用首台国产化盾构机施工,沿线经过四大特级风险点,穿越砂卵石地层。盾构法在砂卵石地层条件下施工是一个全新技术难题,先期开工的5号线某标段由德国公司采用德国生产的先进盾构机施工,因没有解决此项技术难题,而以失败告终,造成巨大损失。黄昌富迎难而上,发动土建、机械技术人员从各方面分析工程失败原因,从刀盘结构、刀具配置、运动轨迹、出土器强度、盾构机推进功率等方面提出制造修改方案。为了及时进行改进,他每天都坚守在隧道里,直到6月13日那天晕倒在了盾构机旁。同事们连忙把他往上抬,等送到医院,医生责备地说:这个人的身体这样虚弱,怎么还安排他下洞?再晚点送来,恐怕连命都保不住了。20日第一次试车,他拖着虚弱的身子依然坚持在地下,当看到机械运转正常时,他兴奋地喊到:“我们的数据完全正确!”。经过不懈努力,一直困扰国内外技术专家的砂卵石盾构施工难题迎刃而解,也创下盾构机在砂卵石地层一次性掘进1070米而不更换刀具记录,为盾构机制造关键技术的国产化迈出了重大一步。
以人为本,创新管理和谐共进
黄昌富常常对身边的人说:只有领导关心职工、职工关心工作,工程才能干好。针对过去以包代管的弊端,他坚持采用工费承包、水电、机械、材料、安全、质量五项费用挂钩模式,全面推行P3辅助项目管理系统,狠抓三大效益、六大指标。项目成本持续下降,利润比同行业平均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员工待遇稳步上升,为企业创造了良好效益。
他始终全力抓好青年突击队建设。项目施工在哪里,青年突击队就建在哪里。他所在的工程项目建立了20多支青年突击队,队员总数达700多人。项目团支部被评为北京市“五四红旗团支部”。项目部成功承办北京市地铁工程专项竞赛启动仪式,其中黄昌富青年突击队连续两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突击队”、“北京地铁工程建设先锋青年突击队”。他关心队员成长,共选送推荐7名队员到大专院校深造,培养研究生3名,本科生4名,1 人被破格提升为工程师,有2名队员被评为中国铁建总公司和集团公司岗位能手,3名队员被评为集团公司劳动模范,1名队员被评为北京市建委安全质量先进个人。
黄昌富在项目上推行维护农民工利益的“六同”管理体系:同样生活条件,同样接受教育,同样建立党团组织,同样组建突击队,同样参加竞赛评比,同样授予荣誉称号。一位长期跟随黄昌富施工的盾构机操作手说:我们是跟着黄经理多年的“志愿兵”了,他一直把我们当成同一战壕的战友,我们愿意跟着他干。
他着力提高农民工技能,帮助他们实现从体力劳动向技术务工的转变。项目部先后开办了农民工夜校5个,举办学习班46期,开设了安全、技术、质量、机械等各类培训班。共有80多人取得省市级劳动部门颁发的起重工、电焊工职业等级证书,还培养了120多个盾构施工专业技术人员。
他注重保护农民工利益。项目部与每一位农民工都签订用工合同。设有农民工工资预留帐户,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工资,月末由项目部财务列出工资表,财务人员直接发到每个民工手中,防止包工头拖欠民工工资。他所承担的项目共招用18支施工队,工人2358人,人人领到工资、没有一个拖欠。
他注重逐年提高民工工资待遇,从最初的800多元到现在2000多元。同时还为每人购买了医疗和工伤等保险。
他切实维护农民工权利。把农民工纳入项目党、工、团组织管理,并建有农民工政治、经济、家庭情况档案,发展青年入团、入党。项目部评先评优专门留有农民工名额,每月都评出安全、质量、进度等“员工之星”,特别优秀的还推荐上报上级表彰奖励。
他努力关心农民工生活。民工进场后,免费组织体检,并统一配发棉被、工作服等生活用品,与正式工同吃同住。项目部建有职工之家、医务室、图书室,并经常举办文体活动。为解决家庭生活问题,他摸索出一套休假制度,让工人每年休4次假、一次7天、路费报销;还在工地特别安排夫妻探亲房,提倡家属来探亲,同时还请人开办心理、卫生保健讲座,让他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平衡、健康。几年来,有2 人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外来进京务工青年,1人被团中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八部委授予“2005年全国优秀进城务工青年”,项目部多次被评为“暖心工程”项目部。
建设北京地下交通直径线,是上世纪50年代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提出的设想,历经半个世纪,夙愿终得实现。2005年12月24日,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工程举行开工典礼,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北京市市长王岐山等领导出席。该工程是我国第一条城市全线电气化铁路隧道,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直径(直径12.0米)铁路盾构隧道,更是一项完善北京地区铁路枢纽、缓解地面交通压力的北京奥运工程,途经前三门大街,东西横贯北京老城区,下穿崇文门、前门箭楼、宣武门等重要建筑物,责任重大,技术极其复杂,施工难度大、风险高,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复合式泥水盾构法施工。具有丰富地下施工经验,尤其是盾构施工技术及盾构机国产化研究上有着丰富经验的黄昌富受命担任工程指挥长。他联合国内科研机构和大型国有企业,成功突破盾构机国产化制造技术,目前工程进展顺利,成为北京奥运工程和全国地下工程界的一大亮点,受到有关部委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