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4日电(记者钱春弦)从假日经济型向社会福利型、从大众观光向休闲旅游、从拉动内需向兼顾扩大就业、从数量调控到质量调控,在第20个黄金周到来时,中国长假制度正开始四个转变。
黄金周从经济型向社会福利型转变。全国假日办、国家旅游局日前公布的《社会各界对黄金周评价网络分析报告》显示,人们的关注焦点已经从“带动经济增长”转向文明旅游、传统节日保护、百姓生活质量、带薪休假等人文方面。国家旅游局副局长、2007年“五一”黄金周全国假日办执行主任张希钦说,黄金周的价值取向,正从假日经济型向社会福利型转变。
2006年“五一”期间,全国银行卡跨行交易8400多万笔、交易总金额突破400亿元,北京市图书销量同比增长20%,武汉市金银饰品销售同比增长10%。张希钦说,黄金周发展的7年里,公民的休息权利意识迅速觉醒。黄金周,已经与中国公民享受的广泛的社会文化权利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黄金周旅游从大众观光向休闲旅游转变。据预测,今年“五一”黄金周,许多地区“出游人数上升、旅行社团队量下降”现象将更加明显。传统的团队观光旅游,越来越多地被个性化休闲度假旅游所替代,自驾游、乡村游、探险游、度假游、自助游等个性化休闲旅游日趋火爆,以散客为主的一日游游客成为黄金周旅游的主力。
旅游已不再是黄金周的唯一选择。去图书馆“充电”、到体育馆健身、参加驾驶学校和各种短期培训班、从事各种游憩活动等,度假方式的多样化,逐渐形成多元化的假日形态,黄金周显示出休闲社会的轻快节奏。
黄金周从拉动内需向兼顾扩大就业转变。黄金周,一方面意味着无数中国人准备休息,另一方面意味着无数从业者进入忙碌季节。黄金周逐步成熟,使得“让更多人忙起来”与“让更多人闲下来”的目的结合在一起。
张希钦说,随着中国新增劳动力和富余劳动力增多,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艰巨任务。旅游业坚持产业与就业并重、旅游增长与就业增长同步,广开就业门路,增加就业渠道,扩大就业容量。2007年旅游业要实现新增直接就业50万人、间接就业250万人的目标,三个黄金周功不可没。
黄金周管理从“数量调控”向“质量调控”转变。随着黄金周旅游出现散客化、多元化和休闲化趋势,诚信旅游、精品旅游等“质量调控”越来越重要。
经过7年实践,黄金周运行规律日渐显现:春节以农民工返乡、学生回家、游客出行、节日探亲“四流”合一,人流集中,一南一北旅游火热,出游量约占当年三个黄金周的20%多;“五一”春暖花开、气候宜人,易于形成出游高峰,出游量约占当年三个黄金周的40%多;“十一”因暑期旅游旺季刚过,旅游规模和势头低于“五一”,中短途旅游比重较大,出游量约占当年三个黄金周的35%。
对黄金周运行规律的掌握,成为“质量调控”的基础。张希钦说,各级假日工作机构和城乡居民已逐步把握黄金周运行规律,供需各方应对和适应更加自如,黄金周期间的供需矛盾也趋于缓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