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还告诉曾大爷:他可以介绍人来这里卖血浆,介绍人是有报酬的。
曾大爷:介绍人来有介绍费吗
娄底紫光单采血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有
曾大爷:多少介绍费
娄底紫光单采血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5元钱
在等待检验结果的时候,我们和曾大爷来到了候采大厅。
只见大厅里的椅子上已经坐满了前来卖血浆的村民,他们大都是中年妇女和老人。
出示了供浆卡后,由工作人员给准备卖血浆的村民排号,领到号的村民就可以到体检室和免疫登记处刷卡,这样供浆者每次卖血浆的信息就被输入了电脑。
采浆的地方设在候采厅的二楼,这里一共有三个采浆室,每个采浆室有十台采浆机和两个工作人员,采浆机上已经躺满了前来卖血浆的人。卫生部《单采血浆站质量管理规范》中规定:在采浆室内,一名熟练操作的护士最多负责2台采浆机,并保证任何时段都不高于此比例。可是在这里,拥有10台采浆机的采浆室,却只有2名工作人员,平均每人负责5台机器。
在二楼,曾大爷正好碰上了一位穿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说起检查身体,这位工作人员倒是坦然。
曾大爷:医师,我是新来的,下次来还要检查吗
娄底紫光单采血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下次不要检查。
卖血换钱为谋生、用血安全难保证
卫生部《单采血浆站质量管理规范》中明确指出,供血浆者两次供血浆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4天,也就是两周。之所以这样规定,一是考虑到供血浆人的健康安全,还有一点考虑到血浆质量,因为血浆中的各种蛋白要恢复到正常水平,达到临床要求和制药要求,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另外,《规范》要求初次供血浆的人还必须做X光胸片检查,这样做是为了检查供血浆者是不是有肺结核。所以说,血浆站按照规范要求来采血浆,才是保证供血浆人和使用血浆制品人的生命安全的前提。不过,我们遗憾地看到,湖南娄底紫光单采血浆站并没有严格执行管理规范。卖血浆简单易行,也成了当地一些村民的生存之道。
在湖南省新化县北渡乡和兴村,不少村民们是靠卖血浆为生的。李鲜娥就是其中的一位。
李鲜娥的丈夫常年生病干不了重活,家里1亩2分田地、5个孩子的日常生活全靠由李鲜娥一个人料理。李鲜娥一家全年的收入只有4000多元钱,这其中3000多元钱是李鲜娥去县里的血浆站卖血浆挣得的。
李鲜娥:没有办法,我只有没办法,只有献了这点血,做点家务,小孩子读书,房子又是这样,没办法了。
李鲜娥告诉记者,她从1983年开始卖血,一直到现在,已经卖了20多年血了。她们把卖血叫做卖全血,把卖血浆叫做卖半血,最近这几年她以卖半血也就是卖血浆为主。
现在,每个星期五她都会去新化县的血浆站卖血浆,每次抽600毫升,能拿到85元钱。一个月4次,算下来,李鲜娥能挣340元钱。李鲜娥说她也是一周去卖一次,如此频繁的卖血浆,李鲜娥的身体受得了吗?
李鲜娥:反正他们说每周去一次,是他们要求我们去
李鲜娥说:以前卖全血的时候,半年卖一次,在家休息几天后,身体就可以恢复,现在卖血浆的时间间隔短,频次高,钱是挣多了,但她感觉到,身体越来越差了。
李鲜娥:这个重担反正是做不了了,那个时候四肢没有力气。
记者:你还能下地干农活吗
李鲜娥:下地干活没办法,没有钱,只好也要做,不能干也要坚持下去,有时候晕倒在田上没办法。
这是血站发给李鲜娥的供血浆卡,上面记录了李鲜娥的姓名、年龄以及每次卖血浆的记录,每次李鲜娥就是凭这张卡到血站卖血浆、领钱。因此,她把这张卡叫“银行卡”。
和李鲜娥一样,曾冬兰也是一位常年靠卖血浆为生的农村妇女。
一年前,因为一场大雨,曾冬兰家的房子被雨水冲倒了。现在,她和丈夫、婆婆一起带着正在上初中的两个孩子借住在村里一户人家中。平时,丈夫在家做点农活,曾冬兰就和年愈八旬的老母亲一起捡破烂,可是,她们辛苦操劳赚来的钱根本不够一家5口人的生活开支,孩子要上学,要吃饭,这些都需要钱。为了生计,曾冬兰也加入了卖血浆的队伍。
曾冬兰告诉记者:她是每周六去新化县的血浆站卖血,每次也是600毫升,85元钱。由于常年卖血浆,今年刚刚35岁的曾冬兰已经不能下地干活了。
曾冬兰:脑袋昏昏沉沉、还有口干。
记者:心里不担心吗
曾冬兰:心里担心想着两个钱没办法。
曾冬兰说,尽管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但一想到孩子和年迈的婆婆,她只有强忍着卖血浆挣钱,有几次她竟然晕倒在血站里。
曾冬兰:献着献着肚子就不好受,眼睛看不见了。
“血浆”可以被提炼制成人血白蛋白、球蛋白和血小板因子等昂贵的药剂。“血浆”安全直接影响到血制品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可记者发现:在新化县北渡乡和兴村,像李鲜娥、曾冬兰这样,很少检查身体但却靠卖血为生的人还有很多,这些人生活很困难,卖血浆甚至已经成了他们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村民们对供血知识的匮乏、血站对卖血人的漠视,已经让村民们的身体受到了很大损害。我想,多给他们提供一些经济来源,改变他们贫困的生活状态,才是保证采血质量、保证用血安全的更为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