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区域限批和为政以德 在5月13日晚央视二套《对话》演播现场,山西省吕梁市、山东省莱芜市和河北省唐山市的领导面对“区域限批”与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的从容笑谈,缘于凤凰涅槃后的自信和喜悦。浴火重生,让他们对“区域限批”的真正内涵和作用,对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生存还是毁灭,这还是一个问题。”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里的这句名言,如今已是污染严重地区和企业领导不得不踌躇深思的一句话了。要想让发展跟上时代的潮流、顺应公众的要求、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是不可背离的宗旨。在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区域限批”作为一种调控手段,为区域和企业有效地校正了发展方向、调整了发展速度、规范了发展行为。这一措施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对区域和企业的生产力进行破坏,而是为了对其进行改善和优化,以帮助区域和企业摆脱建设发展中生产要素日益枯竭的窘迫和险境,为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持久的支撑和动力,使生产生活趋向长远的和谐。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深刻了解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终极目标与利益的统一,才能真正形成环保与政府的良性互动。 执政为民,是每个政府应守之义,而要改善民生,发展经济则是重要途径之一。义为本,利为用。要让人民生活走向富裕、摆脱贫穷,经济的增长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倘急功近利,则会为用而害本、以利而伤义。孔子说得好:“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倘不能遵循让人民群众长久地享受发展成果,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环境和发展空间的“惠民以及子孙”之义,则现在竭泽而渔地迅猛发展,反会给人民带来生态和经济上的灾难,给未来留下无穷的祸患。 在这一点上,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有着深刻的认识。在《对话》演播现场,他坦率地剖析了自己由“中国的现代化必须要经过传统工业化这么一个阶段,中国是可以先污染后治理,只要有了钱,咱们什么事都好办,什么矛盾都能解决”,到“中国国情撑不住传统的工业化的发展,因为我们的人口、资源、环境、结构上撑不住。先污染和后治理的路子恐怕走不通,就是我想走估计也走不通。要提前把环境保护作为重点来抓,提早解决”的思想转变过程。这体现出一种发展思路的转变,一种执政理念的转变。在发展上,环境保护化解着经济和资源冲突、消除着现实与未来的危机;在执政上,环境保护端正着守义与趋利的关系、调节着政绩和民生的矛盾。 而“区域限批”正是发挥上述作用的具体体现。 参加对话的唐山市长,经历了从遭遇“区域限批”,导致招商引资严重受挫、深圳工业园区建设受到影响到经过整改被解除限批,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环境得到改善,投资者纷至沓来的大悲大喜。是环境保护的手段,使发展和环境的矛盾得到逐步化解,使经济建设中的结构性隐患得到逐步消除,使区域发展能够在科学、健康的平台上大展宏图。吕梁、莱芜、唐山市3个经历过“区域限批”地区的长官对这一措施的拥护,对国家环保总局和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的感谢,生动地体现了他们在环保和政府的良性互动中实现义与利统一的喜悦之情。 “放于利而行,多怨。”“区域限批”绝不是单纯的处罚手段,更不是避犹不及的洪水猛兽。作为参与宏观调控的举措,作为调整义利关系的手段,它引导着决策者为政以德。 为政以德,才能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作者:胡客平) 关注节能减排:节能减排堪忧 “区域限批”亮剑 区域限批纳入“环保风暴”常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