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23日电到皖南当“庄主”去!这可不是武侠小说中的事。安徽黄山市日前出台办法,海内外人士可认领保护古村落或单幢古建,认领者出资、出技术保护古民居,可获得一定时间的居住使用权(新华社5月21日报道)。 许多地方保护文物、尤其是古建筑,似乎一定要把居民迁走才算保护。而随即进驻的,往往是各种摊档、饭店,有的干脆围起来收钱。结果原来“活色生香”的古城,白天是一座商城,晚上变成一座死城。如同将鲜花制成干花、进而塑封起来无异。 很多时候,只有人住着、用着,古建筑才是“活”的。对于古徽州所在地来说,这样不但明智,而且更因地制宜。据了解,当地有古村落和古建筑数千座,全由当地政府出钱维护,显然力不从心。黄山市此举,在保持原文物建筑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在不破坏建筑风貌与结构的前提下,巧解了资金、人力、技术等难题。 风物人情,本身就是风景,有时还可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山的实践,提供了一个人与文物和谐共存、互为“风景”的文保新思路。很多古村落古建筑,还在承载着居民千百年来的生活,居民活动本身已与文物的内涵融为一体。设想,如果皖南古村落的居民都搬进了楼房,想看古民居只能去“XX博物馆”了,那么所谓的古民居文化也就变成了干瘪的“标本”。 而那种把人赶走、把“活”文物圈起来变死文物的做法,到底是保护文物还是为方便收费,其实不说自明。(永勋撰) 学者:斯坦因对敦煌学的贡献不能掩其对文物劫掠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副司长关强回答记者提问 文化部已于近期启动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