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庆祝建院30周年 李长春致信祝贺刘云山出席并讲话 新华网北京5月25日电 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30周年庆祝大会5月25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致信祝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大会并讲话。 李长春在贺信中说,中国社科院建院30年来,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为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社科院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积极投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为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长春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低估的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有更大的作为。中国社科院要进一步认清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牢记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发扬成绩,总结经验,抓住机遇,奋发进取,努力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努力建设成为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继续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峰,为进一步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刘云山在讲话中指出,中国社科院要认真总结和发扬成功经验,始终坚持正确的办院方向,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撑。要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变化和改革开放的新实践,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系统研究,深入阐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更好地转化为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要着眼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着眼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知识储备、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围绕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目标,瞄准学术发展前沿,坚持“高、精、尖”的研究定位,大力推进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经验的精品力作。要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大力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向世界,不断扩大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要加大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力度,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与党同心同德、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和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培养一批学术领军人物和名家大师,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出席庆祝大会的还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国务委员陈至立等。庆祝大会由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主持。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部分地方社科院的负责同志和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以及干部职工近千人参加庆祝大会。 中国社科院成立于1977年。建院30年来,该院从建院初期的14个研究所发展到现在的35个研究所(中心),成立了五个学部,拥有260余个学科,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建立起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学科体系;推出了一批批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成果,共完成学术著作8700余部,论文10万余篇,研究报告17000余份,以及大量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该院拥有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培养造就了一批批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形成了一支规模宏大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
“十一五”期间社科院将设立服务经济学等新学科 新华网北京5月24日电(记者廖翊)记者获悉,“十一五”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拟对其研究机构的部分学科设置进行调整,并设立“服务经济学”等多项新学科。 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说:“新学科的设立,是基于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学科发展需要。中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后,如何加快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成为新的重要课题,‘服务经济学’应时而生。” 社科院30年:繁荣发展无愧于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的前列,就不能没有繁荣发展的哲学社会科学。 “哲学社会科学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回顾我们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所走过的历程,无不凝结着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巨大关怀和指导。看到今天繁荣发展的哲学社会科学,我们深深怀念为中国社科院奠基的老一辈学者。” 这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在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的。5月19日,对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来说,是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 简介 | 重要讲话与论述 | 国内 | 出访 | 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