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的农户当肉牛卖给牛贩子的奶牛被装上了车
山阴县后所乡前张堡村奶牛场主人郭继甫,由于无力维持,卖掉了半数的奶牛
山阴县后所乡前张堡村奶牛场主人郭继甫,由于无力维持,卖掉了半数的奶牛
在朔州一家大型超市,各家乳品厂出售的产品的包装盒上都贴上了赠送的字样
5月29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山西朔州乳品产业链陷入怪圈大量宰杀奶牛”,以下为节目内容实录:
最近,国际市场上大幅涨价的不止是黑色的石油,还有白色的牛奶。美国市场4月份牛奶价格达每100磅15.80美元,比去年上涨1.9美元,预计今年内将创下每100磅17.30美元的历史新高。
不过,国际市场上牛奶价格上涨的消息,并不能让山西山阴县的奶农高兴起来,因为他们眼下最关心的不是牛奶的价格,而是牛肉能卖多少钱?
山西奶牛养殖大县大量奶牛沦为菜牛
每天下午,太阳没有落山之前,在朔州山阴县山阴村的农户门前,总会出现同样的忙碌情景。收牛人打开车门,牵牛上车,对于不听话的奶牛则采取强硬措施,最后关起车上的栅栏。
记者:“这个牛你拉到什么地方去?”
收牛人:“北京、石家庄。”
记者:“做什么呢?”
收牛人:“做了菜牛了,杀了。”
记者注意到,被拉上车做菜牛的奶牛,许多年龄并不大,一些奶牛的耳朵上,还挂着注有编号的黄色标签,说明它们都是经过登记的正规的奶牛。
记者:“它们是不是淘汰(奶)牛?”
收牛人:“不是。”
记者:“就是说它们现在还在产奶。”
收牛人:“产奶。”
在被当作肉牛卖掉的奶牛中,许多牛每天的产奶量都在40到50斤,但做贩牛生意的商户,几乎每天都能在附近的村庄收购到一车同样的奶牛。
记者:“现在一般一个月(收牛)能有多大的量?”
收牛人:“走个20车。”
令记者感到不解的是,明明是正在产奶的奶牛,养牛的农户们却要纷纷将其卖掉,给牛贩子当肉牛进行宰杀。
农户:“现在这个奶牛老百姓不能养了,没有利(润)。”
山阴县是全国闻名的奶牛养殖大县。早在七十年代,就开始发展奶牛养殖业,到2005年底,全县奶牛存栏数达到6.85万头,有的村子奶牛比人还多,农民三分之一的收入都来自奶牛。可以说,黑白相间的奶牛就是山阴农民的命根子,但为什么他们现在却愿意把奶牛当肉牛杀掉呢?。
马生文,山阴县后所乡前张堡村的养牛户,养奶牛已经有20年了。最多时,家里饲养了20多头奶牛。一大早,牛贩子又找上了他的家门。
牛贩子:“都给了3300元的价。”
马生文:“你再涨上100元,我就卖了。”
牛贩子:“那就涨100元。”
马生文要卖的奶牛只有3岁,今年头次产奶,每天产奶50斤。虽然心里不想卖,但因为牛贩子出的价格比其他人高出了100多元,就出手了,100元对马生文有极大的诱惑力。按照以往的价格,他的奶牛应该卖到1万8千元左右,现在只卖了3400元,相差一万多元的价格,让马生文感到很无奈。在把牛牵出家门的时候,他一直闷闷不乐。
马生文:“(现在)不高兴,不高兴也得卖了。”
马生文:“牛都哭了,就是,就是流泪了,喂了三四年了。趁现在膘情好的时候,卖个价钱稍微高一点,再过了一些时间膘情不好,连肉价也卖不上去。”
从去年开始,马生文已经第5次卖牛了,现在家里的奶牛已经由原来的20几头,减少到了10多头。
马生文:“现在没有办法,养牛赔的不行,赔钱了,养的多赔的多。”
收牛人:“收大牛,小公牛。”
在张堡村,村民们告诉记者,收牛车天天都在村子里转悠。在一辆车的后面,记者看到,几只小牛犊,被捆住四肢,身体不停地颤抖着。
村民:“刚下的小牛犊,就是刚刚生下的小牛,就卖了。”
记者:“买了以后你怎么处理呢?准备要杀了吧?”
收牛人:“恩。”
据收牛人介绍,以前因为公牛犊和母牛犊的价格相差十几倍,自己收到的全都是公牛犊,从没有收到母牛犊。
收牛人:“(现在)母的也当公的卖,只要不产奶了,母的也当公的卖了。”
记者:“母的(现在)多少钱?”
收牛人:“让我们买母的和公的价格是一样的。”
记者:“以前母的卖多少钱?”
收牛人:“以前母的卖5千来块钱。”
记者:“现在呢?”
收牛人:“也就300来块钱。”
村里散养的奶牛户,因为熬不住把牛给卖了,那么规模大一些的奶牛场的情况又如何呢?在村里一个占地有20多亩的奶牛场里记者看到,现在有一半的场地,只能看到一些竖起的栅栏,空荡荡的养牛场上,除了晾晒的一堆玉米以外,早已看不见奶牛的踪影。
奶牛场主人郭继甫:“赔的实在是没有办法,撑不住了,卖掉了。”
记者:“卖了多少头牛?”
郭继甫:“卖了16头。”
奶牛场原有的32头奶牛,现在已经卖了一半。奶牛场的主人郭继甫告诉记者,为了发展奶牛生产,2003年全家人倾其所有,把牛场从原来的村子里搬到了乡里免费提供土地的奶牛育园小区,为此家里还拉上了饥荒。
郭继甫:“向亲戚朋友借来的,借了30多万。”
30多万,对于处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朔州地区农民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在郭继甫夫妇的心里,自然有着自己的小九九。
郭继甫:“按原计划,奶价要不掉呀,按原来的价格,就是30多万也不成问题,就是有3年时间就还上去了。一年你就要挣到10万基本是差不多,也许比10万还要高,也能达到11到12万。”
然而让郭继甫夫妇没有想到的是,从2005年起,由于饲料不断的上涨,养牛的成本不断增加,玉米从原来的0.4元涨到了0.7元以上,而卖出的奶价则有原来的每斤1.05元下降到了现在的0.85元。
郭继甫:“亲戚朋友30多万,也没有还上去。”
不但家里的饥荒没有还上,而且由于饲料不断涨价,整个牛场的生计也成了问题,因此郭继甫夫妇感到压力越来越大,全家人是一筹莫展。
郭继甫:“现在的心情是愁得一点办法也没有。”
无奈之下,夫妻俩从家里搬到了养牛场进行居住,以4万6千元的价格,卖掉了村里的自家住房,以解牛场的燃眉之急。
郭继甫:“这牛养的维持不了,买饲料,买玉米。”
虽然卖了家里的房子,但他们的奶牛场,仍然难以维持。
郭继甫:“再下面啥也没有了。”
房子卖了,该想的办法也都想到了,眼下,为了生计,郭继甫夫妇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卖牛。
郭继甫:“孩子念书也要钱,没钱就得卖牛,亲戚朋友有的催得厉害的,没办法就卖牛,一没钱就卖牛,一没钱就卖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