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西安5月30日消息(记者王朝宇 雷恺)位于秦岭北麓的秦岭国家植物园今天举行奠基仪式。建成后的秦岭国家植物园面积458平方公里,南北跨度40多公里,将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集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国家植物园。 秦岭和欧洲阿尔卑斯山、南美亚马逊河流域、非洲大草原一样都属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地区,是中国国南北分界线,长江、黄河分水岭,亚热带与暖温带交汇区,也是中国国具有全球意义的11个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之一。秦岭植物园的建设既是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将野生动植物资源优势转化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优势的有效途径。 秦岭植物园规划建设4个区: 植物迁地保护区(A区):107国道以南,楼观台以东,金凤台以西,仰天池以北区域,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主要进行裸子植物区、被子植物区、植物生态区、秦巴山区特色植物区、药用植物园区、国际博览园区、苗圃、草坪、物种多级综合保育区、水系及植物生境、灌溉系统、物种栽培及保护辅助设施、标本馆、科普体系、道路及配套设施、科研楼及客座公寓建设。 动物迁地保护区(B区):以楼观台现有的道观、森林公园、动物抢救中心为规划区域,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主要进行熊猫馆、羚牛馆、金丝猴馆、朱?q馆、鸟类天堂及其他动物场馆建设。 生物就地保护区(C区):为上述两区以外的其他区域,规划面积400平方公里。主要进行植被建设、生态系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鸟类救助及气息地恢复、道路建设、河道整治、古建恢复、产业开发和扶贫(包括索道、中药材开发、移民安置等)等项目建设。 农业观光和生态度假区(D区):在楼观台沿山一线建设,包括自然农业观光、生态度假等设施建设。该区为秦岭植物园提供综合服务,以市场化方式建设。 秦岭国家植物园将以田峪河为界,东边是以植物园建设为主,特别是迁地保护区建设,包括18个植物专类园、国际博览园区、苗圃、草坪、物种多级综合保育区、水系及植物生境、灌溉系统、物种栽培及保护辅助设施、标本馆、科普体系、道路及配套设施、综合楼等建设;中间是道文化展示区;西边以珍稀野生动物保护区建设为主,即动物博览园建设,如大熊猫繁育基地、朱?q繁育基地等。其中植物园区是秦岭植物园建设的重点,规划投资15.5亿元人民币。 秦岭植物园由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陕西省人民政府、西安市政府联合建设,预计在2008年初步建成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