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国内 | 国际 | 浙江新闻 |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综合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18国民调显示多数人不担心中国崛起

www.zjol.com.cn  2007年06月01日 12:55:36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中国经济将在未来的某一天超过美国———这是“世界公众舆论”网站和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28日公布的民意调查结果。提前出版的6月4日美国《新闻周刊》的文章报道了此事,副题是“新的全球民调显示大多数国家认为中国将很快超过美国———而且它们认为这样挺好”。调查显示,美国人对此心态复杂,60%的人说这不可避免,半数人认为这一前景“既非正面也非负面”。调查同时指出,中国人对此没有那么乐观。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对中国经济和中国影响力的各种评估以及民意调查最近越来越多,数据五花八门,解读更是多种多样。这一方面说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确实有提高,中国已经处在世界关注的中心绝非虚话;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将不得不承受这些关注带来的是是非非。

  多国认同中国经济将超美国

  这项民调是由美国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世界公众舆论”网和世界各地的调查中心合办的,调查涉及全球18个国家。这次民意调查的主要发现是,14个受访国家中的8个,大多数被调查的人认为中国将在经济上逐渐超过美国,但他们对此毫不担心(另有4个国家持此观点的人也是最多,但不占绝对多数)。每个国家中,认为中国崛起“将有负面意义”的人都不超过1/3,在大多数国家里,多数人认为中国崛起的结局将是复杂的或积极的。

  调查还发现,美国人对此心态比较复杂。尽管被调查的美国人中,有60%的人认为中国经济赶超美国将不可避免,但33%的被调查者认为这一前景“十分消极”;54%的人认为这一前景“既非正面也非负面”;只有9%的人认为这“十分积极”。而接受调查的中国人却不太情愿接受中国经济将赶超美国的观点。

  “世界公众舆论”网站的专家库尔表示,民调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尽管从结构意义上讲中国正在赶上美国,但世界公众的反应却是低调的”。

  《新闻周刊》说,突然间,中国巨龙看起来没那么可怕了。几年来,北京的领导人和外交官努力地把他们的祖国描绘成一个和蔼的、有礼的、友好的国家。本周出炉的全球新民调显示他们的努力得到回报。人们一度在多方面从内心里惧怕中国的崛起对其商业竞争者、历史对手和政治批评者而言将是灾难,这种恐惧如今已经缓和。“和平崛起”显然开始影响至少世界上一部分人的心。不过,文章称,“这并不是说龙突然变成了让人喜爱的熊猫。而且令人惊奇同时也非常矛盾的是,调查显示,大多数国家的多数人不相信中国在边界以外的行动会是负责任的。”

  18个被调查的国家是澳大利亚、阿根廷、亚美尼亚、中国、法国、意大利、伊朗、以色列、墨西哥、秘鲁、菲律宾、波兰、俄罗斯、韩国、泰国、乌克兰和美国,还有巴勒斯坦。这些国家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56%。调查时间持续一年之久,从2006年6月到2007年5月,每个国家接受调查的时间都不一样,调查所提的问题在各国也有所不同。

  美国媒体在发表这项调查报告时引用了以下几组数据来证明中国经济将赶超美国:一是中国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达11.1%,而美国经济增长只有1.3%,为4年来最低增长率;二是中国将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品市场;三是中国生产的钢铁产量已经超过了美国和日本的总和;四是中国成为了世界商品的最大生产或加工组装基地,中国商品的供应链从东京一直延伸到孟买市场,并扩展到世界各地。

  中国在世界眼中形象复杂

  韩国《朝鲜日报》29日的文章说,在韩国、日本以及其他亚洲国家和美国、欧洲国家的国际新闻中,每天都会登场的国家是中国。也许正是因为各种不同的报道,让中国在世界的眼中,形象也比较复杂。

  近来,各界有关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力提高的报道屡见不鲜。不久前,美国中情局发表报告称,中国经济两年后超过美国。根据报告中的排名,中美国内生产总值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势头强劲,美国虽略有增长,但在世界版图上的比例在下降。2006年一年间美中两国距离就缩小了近3%,因此,有人认为,中国可能只需要两年就能超过美国,在2009年内成为经济第一大国。美国高盛公司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将在2040-2050年之间超过美国。

  去年11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将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销售”的跨越,到2025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日美的全球第三大消费市场。去年8月,俄罗斯列瓦达中心和美国的“世界公共舆论”联手进行的关于大国影响力的民调显示,中国影响力全球排第四。俄罗斯人认为中国的影响力列第六,68%的美国人认为,未来10年里中国的影响力将显著上升,届时中国足可与美国相提并论。

  去年6月,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进行的一项国际调查显示,中国将成为未来世界第二强国,有57%的被调查者认为美国将是2020年的世界领导者,而有55%的人认为中国未来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超级大国。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每年都进行全球形象调查,从2005年开始,中国开始被列入他们的名单。从那一年起,中国的全球形象就被世界媒体关注。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在报道这个调查时所用的标题是“中国比美国受欢迎”,文章说尽管很多人对中国增长的实力感到不安,但人们依然看好中国,而美国的海外形象在伊拉克战争后仍然一塌糊涂。《国际先驱论坛报》注意到,不光是反美情绪在伊斯兰国家蔓延,就连欧洲国家也更看好中国。今年3月,美国《时代》周刊公布了全球最新民意调查,中国成为全球排名第五的最受尊重的国家。其中,非洲国家和部分中东国家以及拉美民众对中国评价最高,而往年对中国负面评价相对集中的欧美地区,英国率先甩掉对华负面印象。

  不过,一些说中国不是或者对中国的发展感到担心的文章也屡见报端。《朝鲜日报》29日推荐的新书《中国撼动世界》的作者詹姆士·肯吉说:“如此之大的国家和如此之多的人同时向外部世界突进,这是在人类历史上还未曾有过的一大事件。”如果说中国从改革开放至今,30年来世界的资金涌向了中国,那么今后30年“走出去”的中国将产生令世界震惊的剧变。介绍这本书的文章说,虽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作为主导未来世界经济的新兴市场被称为“金砖四国”,但舞台的中央将会由中国来独占。“正因如此,我们要时刻准备应对撼动全球的中国的未来,为此更要理解中国永无止境的欲望。”

  此次调查还显示,除中国以外的大多数亚洲国家担心中国的军事集结,而且希望美国继续在这一地区保有军力。《新闻周刊》去年9月曾发表文章认为,外国对于中国的积极观点通常与中国灼热的经济所提供的赚钱机会有关。无论对中国还是外国来说,“真实的中国”和“想象的中国”之间的差距都是危险的。从贸易到武器,再到能源,中国和西方的冲突已经浮现出来。但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良好的愿望,这些分歧都是可以解决的,虽然这很困难。文章还说,“实力并不能带来健康的国家形象,美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文章认为,中国的自我看法和别人对中国的看法存在分歧并不令人惊奇。因为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的变化比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快。

  中国对社科各类学科提出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表示,近年来,中国在世界事务中承担的分量越来越重,进出口贸易总额已名列世界第三,外汇储备突破了万亿美元大关,奥运会也即将在北京举办,这一系列事件凑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气候,使外界普遍感到今日之中国比人们原来想象的更强大。于是,外界对中国的关注度大大上升,其程度远远超出了中国人的预期。这种关注在媒体表现为对中国的各种报道,在学界则表现为有关的各项研究和调查。世界究竟应该怎样看待中国经济的发展?到底该按照汇率还是按实际购买力来计算中国的GDP?这些涉及如何看待中国的问题已成为一个很大的学术课题。

  近两年,以美国为代表的许多西方国家都在加强对中国的研究。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约翰·霍普金斯等美国著名学府纷纷从大型私人机构、基金会等渠道获得针对中国的研究经费,课题涉及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其中仅哈佛大学牵头的一个中国研究项目就得到了5000万美元的课题费。这种类似的、关于一个国家的研究热潮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兴起过,当时的对象是日本。西方学界从中总结出了许多规律,这些研究结果通过媒体广泛传播后,对公众心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不但增强了日本人的信心,而且对日本国际地位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而今,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新的国际关注和研究对象。

  金灿荣认为,中国正在对整个国际社会科学界的各类学科提出挑战。在此之前,所有主流社会科学的规律都是在北美、西欧人群中总结出来的,是根据他们的集体经验、集体行为和历史记忆得出的。而这些规律拿到中国,绝大部分都不能完全适用。中国的崛起与日本不同,不是在欧美主导的西方规则和框架内发生的,可以说,中国的发展将改变一个国家崛起的框架。长期以来,以人文思维见长的中国学者比较缺乏用科学、冷静的眼光看待自己国家的心态,再加上中国面积太大、变化很快、难以理解,给外界正确认识中国造成了很大困难。但是,中国日益凸显的重要性又使得其他国家不得不展开调查研究,至于它们目前的认识是否接近真正的中国,还是个疑问。▲


来源: 环球时报 作者: 尚未迟 江雪晴 李宏伟 廖 恒 编辑: 余伟刚
·中国形象全球第5:部分国家对中国崛起仍有戒心   2007-04-29
·公民社会在中国崛起 政府须退出许多管理领域   2007-04-26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我们需要中国崛起   2007-04-04
·德国教科书里给“中国崛起”以历史地位   2007-03-20
·中国崛起是一种文化现象   2007-03-16
返回国内新闻

 
高层动态
·公安部培训五百新闻发言人 孟建柱:拓展民意沟通
·快讯: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4日在上海举行
政策动向
精品专题
·神七发射:我们在现场
·【专题】2008浙江在线记者辽宁行
·华南虎——媒体报道更多页
·专家点评更多页
·消费影响更多页
·投资理财更多页
·宏观经济更多页
·学习十七大精神体会
·华南虎——媒体报道更多页
·党代表归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