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国内 | 国际 | 浙江新闻 |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综合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总理回信彰显和谐善治

www.zjol.com.cn  2007年06月05日 10:16:28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春天到了,鲜花开了。今年花儿红,明年花更好。”

   2007年3月16日,温家宝总理在接受中外记者提问时提到,他收到了一位代表转来的一所小学的学生写来的信。“尽管再忙,我还是用毛笔亲笔给孩子们回了信,鼓励他们茁壮成长。”

   温家宝总理提到的这封信是江西赣州市滨江二小的学生写的,这所小学位于赣州新老城区结合部,全校950多名学生中,绝大部分来自低收入家庭。往年一到开学,许多学生都交不起学杂费,不是缓交就是由老师垫付。总理的回信和学生在信中谈到的他们享受到了免交学杂费的优惠政策,感恩政府加大助学投入的事情,足以让一个社会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对农村学生及其家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重温总理给孩子们的回信,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于民生的强烈关注和对于国富民强的热切期盼。

   笔者在网络上搜索“总理回信”四字,信息量多达29.5万余条。

   最近两年媒体报道的总理回信,其对象主要是大学生、来京务工人员子弟和其他地区的中小学生、艾滋病孤儿和工人等。回信内容主要包括青少年的学习教育问题、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问题、以及如何营造人们更好服务社会的环境问题。纵观温家宝总理近年来的一些回信,其中始终充满了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强烈关注和对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和救护问题的忧思,对民生的高度关注、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对人民深切的热爱之情以及党和政府务实的态度和艰苦奋斗、敢于胜利的精神跃然纸上。

   总理回信对完善社会治理的启示

   如果把温家宝总理对于政府职能部门加大教育投入做法的肯定看作是一种期望,是一种积极的引导和鼓励,那么我们会发现,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明确导向,需要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着力加强调查研究,在公共行政过程中始终坚持从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出发,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努力实现政府和社会在教育投入和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共同参与。由此,构建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平台,提供参与的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持,营造全社会共同创造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共享创造成果的良好环境,就成为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政府有责任在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握几个问题。

   用完善的制度保障社会和谐

   温家宝总理的回信从另外一个侧面提醒职能部门需要用完善的制度保障社会和谐,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参与需要和制度供给的不足之间的矛盾。党和政府出台的大量旨在解决农村社会发展存在问题的政策,需要职能部门在完备制度的规范下,以不折不扣的敬业精神加以落实。党和政府在发展社会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引导和促进社会发育,提供社会承担相应责任的平台和空间。一方面将本该由社会行使的权力回让给社会,另一方面要促成社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帮助党和政府化解社会矛盾。

   在当前,一是党要主导政府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在利益分配的过程中,实现利益配给对社会秩序的调适作用;在利益实现的过程中,克服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利益的侵害问题,将发展带来的福利公平地为全社会劳动者共同享有。二是在权力运作过程中,完善公共权力行使的服务功能和导向功能,坚持和加强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路线,真正做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确保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三是完善领导,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注重对社会参与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建构共产党领导下良性互动的合作型的“政府―社会”关系,并注意解决好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宽容问题。在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方面要能够实现从组织推动向制度推动转变。

   坚持社会治理主体平等原则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提到有网友提问:一个国家的总理究竟离我们有多远。普通百姓的信件能够迅速交到总理手上并且在很短时间里多能得到总理的回复,这本身就是问题的答案。

   众所周知,政府和社会的有效沟通和参与互动是社会治理的主要基础。它要求党的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怀有深切的责任感,并能够实现社情民意的有效沟通。以人为本治理理念的确立,有效地阐释了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它内在地包含着对个体价值与权益的尊重、维护和保障。

   从善治的角度出发,任何决策或者制度的确立,必须充分考虑各个群体的利益要求。其间核心利益的保障与实现是政府行为的价值基点,它要求政府的政策施行要在正义、自由、平等、责任的框架内展开,这是实现社会良好秩序的基础。从孩子们和社会各界给总理的信中可以感受到,在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蕴藏于社会中的创造力是巨大的,人们的服务意识和创造精神需要在一个良好的环境社会里得到有效的释放。在坚持平等原则的基础上,党和政府要提供社会尽可能大的利益表达、政治监督的空间,提供人们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渠道。

   同时要勇于和善于把人们的创造激情和服务精神引导好,保护好。要能够在全社会构建和弘扬核心价值观,引导领导干部和社会正确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分担与共享的和谐氛围,并使得所有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决策与社会既定的基本价值规范相一致,形成认同,进而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共同参与。在社会主体利益日趋多元的情况下,政府需要通过权威分配资源来确保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协调,并实现对弱势群体的救护与保障。惟其如此,党和政府的政策施行才能够得到人们的拥护和积极参与。

   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基本的制度基础,这个保障体系包括了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当前,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已经不仅仅是由政府来提供,而是包括国际的、国家的、社区的、地方的等多元主体在内的多元化的社会供给系统。这个过程包含着政府、社会、个人的共同参与。教育投入问题,实际上也是需要有效的社会参与才能够得到解决。在这样的价值框架下,政府与社会的平等参与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性环节。它能够更好地促进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合作、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等。

   加强社会宽容精神教育

   和谐社会首先是一个人们彼此信任、宽容的社会,是一个政府、社会、公民责任明晰,行为主体角色意识、责任意识强的社会。培育符合社会规范的个体理性,健全社会信任体系,这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政党和政府的作用,就在于为目标不尽相同、利益不尽一致的社会群体和个人提供和谐的方法。

   随着社会利益主体的日趋多元化,如何有效协调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需求,引导人们和谐促发展,就需要培育宽容精神。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有利于实现彼此利益和价值满足的契约和规范,形成了社会信任。利益与价值的实现过程,确立了信任前提下的社会宽容,即人们对于他人利益实现过程的理解和对于政府在改善人们生存环境方面所作努力和所面临的困难的理解。利己及人,使天下人得益,在他人与社会的利益彰显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满足,这就是宽容的社会基础。这种内蕴着道德与责任的社会宽容,同样彰显着深切的忧患意识和服务意识。

   教育公平与善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基础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需要决定了当前要着力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历史形成的基础教育上不公平的资源分配过程。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最需要通过教育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地区往往成为最缺乏教育资源的地区。

   今年两会上,温总理代表政府明确承诺从2007年开始,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这个承诺使很多学生家庭受惠。

   “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重读温家宝总理的回信,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和启示。而在其间,社会责任实际赋予了人们客观看待问题、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价值内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要求全体党员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党的宗旨,增强“三种意识”,从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做起,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原理室副主任、博士)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编辑: 陈雪晔
返回国内新闻

 
高层动态
·公安部培训五百新闻发言人 孟建柱:拓展民意沟通
·快讯: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4日在上海举行
政策动向
精品专题
·神七发射:我们在现场
·【专题】2008浙江在线记者辽宁行
·华南虎——媒体报道更多页
·专家点评更多页
·消费影响更多页
·投资理财更多页
·宏观经济更多页
·学习十七大精神体会
·华南虎——媒体报道更多页
·党代表归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