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2002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广大百姓充分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近年来,我省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有效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五年来,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继突破6000元、7000元和8000元和9000元关口,2006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182元,比2001年增长6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于2004年突破了3000元大关。2006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3552.4元,比2001年增长55.8%。
──消费结构提档升级。全省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数额大幅增加,吃、穿、用、住等物质需求已从量的满足向质的方面提高。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性支出2006年达到6655元,比2001年增长29.8%;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性支出2006年比2001年增长63.2%。
──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2006年,我省城镇恩格尔系数为33.3%,比2001年下降3.9个百分点;农村恩格尔系数为35.3%,比2001年下降7.4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的下降,标志着“吃”在全省城乡居民生活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轻了,居民的消费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2006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4.1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0.9平方米,分别比2001年增长16.4%和10.6%。全省民用汽车拥有量由2001年末的56.3万辆猛增到2006年末的108.3万辆。2006年全省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128部,拥有量均比2001年增长5.7倍。国际互联网从刚刚起步到发展迅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主要手段。2006年国际互联网用户达到108.8万户,比2001年增加9.4万户。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健全。全省各级地方政府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资金,切实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扩大各项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健全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着手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网络,缓解了人们的后顾之忧,维护了社会的稳定。2006年末,全省有800.4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708.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2001年增长15.6%和1.2倍。全省有145.3万城镇居民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比2001年增加36.7万人。另有458.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511.8万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也已经顺利启动,2006年有73万农民享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
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政府调控能力增强
2002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扩大开放的重中之重来抓,坚持把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贯穿于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之始终,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环境的大改善,坚持软硬环境一起抓,从整体上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经济发展软环境得到优化。以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为突破口,注重从根本上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创建优良的法制环境。加强专项整治,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通过建立法律咨询热线和联系点、走访企业等多种方式,积极为企业服务。坚持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率,创建优良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政府职能明显转变。从2000年开始,先后进行了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省政府各部门行政审批项目由2325项减少到832项,精简64%。十三个市地已经完成了两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审批项目精简均达到70%以上。此外,2006年市、县、乡换届工作圆满结束,通过换届,换出了团结,换出了正气,换出了干劲,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得到扎实推进。
──经济发展硬环境进一步改善。2002年以来,我省加大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农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经济发展的基础更为夯实。全省新建、扩建尼尔基水库、磨盘山水库等大中型水库,完成了重点城市的防洪工程建设和三江平原的治理工程,截止2006年底,全省共打钻机电井22.3万眼,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64.8万公顷,分别比2001年增加4.7万眼和55.8万公顷。建设了哈大铁路电气化改造等项重点工程,铁路运营环境明显改善,公路通车里程成倍增长,民航航线大幅增加。
──物价水平总体稳定。省委、省政府面对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际和国内能源、原材料和粮食等项目的价格上涨压力,特别是面对“非典”、禽流感疫情以及松花江水污染等突发事件,审时度势,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有效化解各种矛盾,确保了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总体稳定。五年来,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年均增长1.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确保了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稳定。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谐龙江建设步伐加快
──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2002年以来,我省继续实施教育兴省战略,加大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文盲工作力度,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高人口整体科学文化素质,普通高等院校由2001年的41所发展到2006年的65所,平均每万人口拥有大学生由2001年的485人增加到2006年的609人。人均受教育年限也由2001年8.29年上升到8.51年。人才队伍日益壮大。
──文化事业发展步伐加快。2002年以来,我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相继落成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准的基础设施,广播影视、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等事业全面繁荣。广播电视人口覆盖范围扩大,节目制作水平和播出质量提高,2006年全省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8.5%和98.7%,比2001年分别提高0.5个和0.2个百分点。艺术表演事业展现出新亮点。全省文化艺术表演团体共举办国内演出0.8万场,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各类奖项多达上百个。出版物种类和内容更加丰富。2006年,全省出版图书3830种,比2001年增加1549种。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取得新的突破,五年来,全省共获得国际竞技比赛冠军104.5个,国内冠军909个。成功申办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奥会举办权,十运会取得历史最好成绩,获得金牌数总奖牌数均列全国第九名。涌现出一批优秀运动员,我省短道速滑名将杨扬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勇夺女子500米和1000米短道速滑两枚金牌,为我国实现了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为龙江人民争得了荣誉。群众体育锻炼如火如荼。2006年,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到1529.2万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人数为354万人。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我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整合和吸纳卫生资源,强化政府监管力度,同时将疾病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作为全省重大项目管理,增加投入,有效阻止了非典和禽流感等疫情的传入。全省医疗卫生服务和和保障以及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2006年,全省卫生机构发展到8181个,拥有床位12.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5.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