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国内 | 国际 | 浙江新闻 |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综合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七部长履新:万钢-35年来党外精英首任正部长

www.zjol.com.cn  2007年06月05日 15:31:0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万钢

   1952年8月出生

   1978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学院;

   1985赴德国Clausthal大学机械系留学,获博士学位;

   1991进入德国奥迪汽车公司工作;

   2000年被科技部聘任为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总体组组长;

   2002年后历任同济大学校长助理、副校长(主持工作)、校长;

   2006年12月任中国致公党中央

   副主席;

   2007年4月任科学技术部部长。

   ●聚焦:35年来党外精英首任正部长

   2007年是万钢从德国归国后的第7年,这一年,这位科班出身的汽车专家成为了中国科技部的掌门人。

   上任伊始,万钢便被各方媒体团团围住,话题焦点不在“科技”,而在其“党外身份”——在同日任命的四位国务院部长中,万钢是唯一一位民主党派——他是中国致公党中央副主席。这是自1972年傅作义辞任水电部部长后,35年来首位党外人士出任政府正部长。

   建国后,中共中央曾广邀民主党派人士出任政府高官,中央政府六名副主席中,曾有张澜、李济深、宋庆龄三名党外人士,还有多名党外人士出任副总理、政务委员或部长,如黄炎培、章伯钧、史良等分别出任轻工业部、交通部和司法部部长等。但自1972年后,再无党外人士出任政府部长。

   时隔35年,由党外精英再次出任国务院部长,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次大事。

   2005年3月,中共中央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担任国家和政府领导职务,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县以上地方政府要选配民主党派成员或无党派人士担任领导职务……符合条件的可以担任正职。”

   改变从万钢开始。

   “可以把这次任命看成一次回归,也可以说是一种发展。”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这样评价,“它反映着民主理念的转变,反映着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的改变。这可能对促进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促进我国社会民主政治发展产生广泛影响。”

   ●上任:“诚惶诚恐、忐忑不安”

   万钢用“诚惶诚恐、忐忑不安”来描绘自己履新后的心情。

   如其所言。一方面,由于长期从事科研研究,专家身份从政的万钢欠缺部委从政历练。要破解长久以来科技部在国家科研经费分配上“政科不分”的迷局,万钢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摸索。

   另一方面,由于民主人士出任国家部长所具有的符号意义,使得万钢更负有打头阵的重任。时事评论员曹景行指出,“如果工作不力,那以后再出现民主党派人士当正部级干部,就不会那么简单。”

   “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从头开始做的,保持一个好的心态,知道自己的不足,我相信能够把事情做好。”新部长如是说。

   杨洁篪

   1950年5月出生,上海市人;

   1975年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翻译室科员、二秘;

   驻美利坚合众国大使馆二秘、一秘、参赞;

   外交部翻译室参赞兼处长、副司长;

   外交部美大司参赞兼处长;

   驻美利坚合众国大使馆公使;

   外交部部长助理;

   外交部副部长;

   驻美利坚合众国大使;

   外交部部长。

   ●聚焦:老布什叫他“老虎杨”(Tiger Yang)

   对于这位新上任的中国人民共和国第10位外交部长,媒体在杨洁篪名字前常加的冠语是“美国通”。

   杨洁篪与美国的确渊源颇深。他曾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期两度在中国驻美使馆任职,在美国政界、外交界中形成了深厚的人脉关系,积累了丰富的外交经验。因为名字中带有“虎”字,他的外号叫“老虎”,在美国政界,布什家族以及美国前国务卿贝克等人习惯于称他为“老虎杨”(TigerYang)。有分析家认为,此番杨洁篪出任外交部长,显示中国对中美关系的高度重视。

   杨洁篪的履新引起了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等外媒的广泛关注,关注焦点在于这位“美国通”上任后是否会带来不同以往的外交气象。

   西方通讯社认为杨洁篪与他的前任李肇星在外交风格上有很大不同。李肇星经常在国际场合表现出强硬姿态。而杨洁篪2001年接替李肇星出任驻美大使不久,就遭逢中美南海军机相撞事件,杨洁篪运用他在美国的深厚背景,帮助中国高层成功地化解了这场危机。

   有学者认为“美国通”杨洁篪出任中国外长将有利于中美高层更好地沟通,有利于中美关系稳定。

   ●上任:低调亮相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27日上午经过表决,任命杨洁篪为外交部部长。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新华社播发了这一决定。

   4月27日下午,杨洁篪作为主要陪同人员,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汤加首相塞韦莱的活动。

   在福建厅迎接外宾时,杨洁篪站在胡锦涛主席的身后,平静而庄重。胡锦涛主席和外宾落座后,杨洁篪坐在胡主席左侧第一个座位。

   身着深色西服,佩戴紫红色领带,架一副细框眼镜,身材挺拔,面带微笑……中国新任外交部长杨洁篪以低调、儒雅的姿态,完成了履新后的首次公开亮相。

   “我将全力以赴,和其他外交人员一道,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把外交工作搞好”,中国新任外交部长对新华社记者如是说。

   陈雷

   1954年6月出生,

   1995年5月以来任水利部综合开发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副部长;

   2005年3月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自治区委政法委副书记;

   2007年4月任水利部部长。

   ●聚焦:年轻的“老干部”

   在此次新卸任的4位部长中,李肇星现年67岁,徐冠华66岁,孙文盛65岁,汪恕诚70岁,均已达到或者超过正部级65岁退任年龄。四位履新者平均年龄55岁,陈雷年仅53岁,年轻化与专业化特点引人注目。

   这位年轻的新任水利部长,其实是水利系统的“老干部”。农田水利工程专业出身的陈雷,曾经历任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和规划计划司司长,并官至水利部副部长和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委员。

   随着我国进入资源瓶颈日益显著的经济转型期,水利部无疑是节能降耗的重要部门之一。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水利部推出各项改革措施,或大破大立,或大破小立,或还刚刚破题。在事关水利发展的重要关口,接力棒又从前任部长汪恕诚手中传至陈雷手里。

   在接任水利部部长一职前整整两年,陈雷一直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身份在地方“锻炼”。此刻,陈雷又回到了他的老本行,这条年轻的翻江龙将有怎样一番作为,人们拭目以待。

   ●上任:波涛汹涌

   新部长陈雷的工作将注定以“波涛汹涌”般的气势开场。此后数月,时逢汛期,以暖冬为标志的极端气候群预示着陈雷面临的将是一个多事之夏。

   5月起,新部长陈雷便开始奔走于各地防汛抗灾前线。5月10日下午,陈雷出席了在南昌召开的全国水库安全度汛现场会暨电视电话会议。会议上,陈雷指出,目前我国水库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水库抗御洪水风险的能力还比较低。今年水库安全度汛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从长远来看,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十一五”时期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攻坚阶段。水利部定下的单位GDP用水量必须降低20%,解决320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等指标,这些都将是陈雷未来4年的主要任务。

   “当前,中国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十分突出,水利发展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上任的水利部当家人陈雷非常清楚自己肩头的重任。

   徐绍史

   1951年10月出生,浙江宁波人,

   经济学硕士;

   1980年3月起,历任地矿部政策法规研究室干部、部领导秘书、办公厅副主任、主任等职;

   1993年10月起,历任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一局副局长、局长;

   2000年12月后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

   2007年4月任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兼任国家土地总督察。

   ●聚焦:国家土地总督察的平衡木

   徐绍史履新之际,正值土地宏观调控如火如荼之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屡次强调,要“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为此,国土部建立了国家土地总督察制度,由中央派驻地方的土地督察专员,对各地的土地管理情况进行督察。

   “这意味着国土部工作职能重心的转移,由审批为主转为监督为主。”接近国土系统的一位研究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

   徐绍史凭借其丰富的监管工作经验,成为了部长的最佳人选。

   在就任国土部部长前,徐绍史兼任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副组长,在国务院工作表现突出、整规工作经验丰富、擅长人事协调的徐绍史在此时调任国土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契合了国土部职能的重心转变。

   目前,总督察制度正处于建立的关键时期,其面临着一个巨大挑战——地方政府与中央下派的“钦差大臣”之间如何协调关系。由于督察员的行政职级远低于其督察对象,“小官如何监督大官”成为摆在兼任国家土地总督察的徐绍史面前的现实问题。

   ●上任:尚未露面的新部长

   国土资源部新部长履新后,媒体以“徐绍史低调履新国土部高潮迭起”为题推出了这位低调部长。

   上任3周,徐绍史已在国土部召开了多次内部管理会议,并在5月14日的会议上汇报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准备进展。但自履新以来,这位新任“土管家”尚未在公众面前以新身份露面。

   无暇面对公众的新部长,正投身于繁忙的工作中:工程浩大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即将于今年7月1日启动,土地权属争议的调查处理工作也要列入年度目标责任制;国家土地督察机构“三定”方案刚刚出台,定下了督察的机构、人员编制和职责;工业用地的招拍挂工作也正在各地摸着石头过河。

   看来,人们要见到这位新任部长,也许还需一段时日。

   柳斌杰

   1948年9月出生,陕西长武人;

   硕士研究生,教授,高级经济师,博士生导师;

   1995年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省长助理、秘书长;

   1999年10月任中共四川省委常委、省政府秘书长、宣传部部长;

   2002年4月任新闻出版总署党组成员,副署长;

   2006年11月任新闻出版总署党组副书记;

   2007年4月任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

   ●聚焦:新闻出版业的经济专家

   在新闻出版市场化的“风口浪尖”上,中国新闻出版总署迎来了一位具有经济学背景、长期从事于经济工作的掌门人,柳斌杰。

   柳斌杰在业内外享有盛誉:思想解放,勇于改革。

   2002年始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的柳斌杰提出了五大发展战略,给新闻出版行业带来一股新风,柳斌杰也被公认为是具有“改革精神”的人。

   “我以前曾长期做经济工作,比较重视从经济规律看问题”、“将文化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产业是事业的基础”,“没有市场何谈阵地?不要过分夸大新闻出版业的特殊性”。作为目前我国新闻出版改革工作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柳斌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反复强调文化产业化的观点。

   让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摆脱计划经济的运行体制,将文化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以便做大做强,能够进入国际市场竞争,这将是“改革者”柳斌杰对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思路。

   ●上任:“多用智慧,少用权力”

   新闻出版总署4月24日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会议上正式宣布柳斌杰接替龙新民任新闻出版总署署长。

   新任署长柳斌杰在就职时宣示,他今后将“多用智慧,少用权力”,全面提高中国新闻出版物的管理水平和执法水平。

   在5月召开的第36届世界期刊大会上,柳斌杰满怀激情与自信地向世界同行说:“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文化价值的国家,我们始终坚持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统一,因而非常关注它的内容创新和市场效果。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社会和谐发展,世界和平的理想境界,在今天它更加关注公开正义,诚信友爱,更加关注全世界的和谐发展与合作。世界同行由此感受到一个中国文化的开放多元和包容。

   而在体制改革方面,新闻出版业的产业化发展与新闻出版单位的改制问题,也将考验这位新署长的“智慧”。

   李海峰

   1949年2月生,河北省乐亭人。

   中央党校研究生毕业。

   曾任共青团大庆市委书记、

   中共大庆油田党委常委、

   政治部副主任、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中共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副书记、

   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1994年任国务院侨办副主任、

   历任全国政协第五届、第六届委员。

   ●聚焦:“铁姑娘队”队长掌舵国侨办

   这位新任女国侨办主任,曾经是大庆油田著名的“女子采油队”队长。

   1970年9月,大庆采油四厂抽调精兵良将,组建了油田第一支女子采油队,组队时队里有60多人,平均年龄只有22岁。她们的管片面积,是8.8平方公里,上面分布着31口油井和12口水井,其中有不少是“终点井”、“难管井”。由于她们学习铁人王进喜,吃苦耐劳,被人们称为“铁姑娘队”。

   李海峰19岁到黑龙江大庆油田后,由于勤奋肯干,迅速被提拔为“女子采油队”指导员。前前后后,李海峰在大庆油田工作长达10年。

   如今,“铁姑娘队”队长执掌国侨办,成为国侨办第五位主任。此前的4位分别是廖承志、廖晖父子,郭东坡、陈玉杰。

   对于昔日“铁姑娘”掌舵下的国侨办,有观察人士预测:随着新一代华人移民所带来的影响,李海峰将对传统政治性、统战性的侨务工作进行调整,但幅度不会很大。

   ●上任:“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

   2007年5月初,经中国国务院任命,李海峰正式接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

   李海峰在就任时表示:“我感受到了大家的期待、信任,感受到了肩上的压力和责任。我别无选择,唯有不懈努力,不辱使命。”

   这位在国侨办工作了13年的新主任,对于国侨办工作怀有深厚感情,但也深知侨务工作的细碎与平淡。

   “舞台上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希望大家放开手脚,高标准、高效率,大刀阔斧地工作,积极建言献策,把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位新侨办主任这样鼓励侨务工作者。

   郑国光

   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0-1995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做访问学者,并攻读博士、博士后;

   1996年任中国气象局总体规划设计室主任助理、副主任;

   1997年任福建省气象局副局长;

   1998年任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司长;

   1999年任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2007年任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

   ●聚焦:应对全球变暖是当务之急

   在经历了2006年夏的台风与2007年初的暖冬之后,新官上任的郑国光面对的最严峻的问题便是“全球变暖”。

   中国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加剧,自然生态环境变差,粮食安全压力增大,海平面持续上升,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另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大,对中国气象局的预报预测及防灾减灾也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这些严峻问题,都摆在了中国气象局新任局长郑国光的面前。

   ●上任:频繁触媒

   2006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颁给了一部名叫《难以忽视的真相》的影片。该片的主题是“全球变暖”,该片的主讲人是美国前副总统戈尔。

   在中国,也有一位政府高层官员,热衷于宣传“全球变暖”将给世界带来的变化。他就是新上任的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

   2007年4月19日,这位履新不到一周的中国气象局局长便现身于《决策者说》节目,节目的主题正是如何应对全球变暖。不久后,郑国光又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继续展开变暖话题。

   这位新任气象局局长希望人们认识到,全球地表气温在未来100年持续升高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对我国来说,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威胁是当务之急,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来减缓气候变化更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

   “要让适应气候变化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中国新任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如是说。

  

  

  


来源: 东方网 作者: 编辑: 陈雪晔
返回国内新闻

 
高层动态
·公安部培训五百新闻发言人 孟建柱:拓展民意沟通
·快讯: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4日在上海举行
政策动向
精品专题
·神七发射:我们在现场
·【专题】2008浙江在线记者辽宁行
·华南虎——媒体报道更多页
·专家点评更多页
·消费影响更多页
·投资理财更多页
·宏观经济更多页
·学习十七大精神体会
·华南虎——媒体报道更多页
·党代表归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