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污染状况备受关注之后,各界基本达成的一个共识是:太湖流域环境容量已远不足以支撑目前的经济规模。如果要有效治理太湖,势必要大幅度削减该地区的排污总量
化工行业排出的各种主要污染物,在江苏全省工业排污总量中均居前列,被列为全省“第一排污大户”。这样的“污染大户”长期环太湖发展,治之不去。
太湖西岸的化工之乡
宜兴市周铁镇,位于太湖西岸,是有名的“化工之乡”。
在这片河网纵横交错的江南乡村,散布着数百家化工企业。这些企业排出的污水,基本未经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就通过河网排入太湖,成为污染河道和太湖的重要来源。
在60多岁的宜兴农民杭尧斌眼里,这些化工厂就是让人不得安宁的“庆父”。他说,如果不关闭化工厂,当地的河水就不可能变干净,太湖也永远无法治好。
2005年4月到8月,为了弄清太湖污染物来源,水利部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曾经组织了五次太湖上游沿湖地区工业企业污染源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太湖上游地区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是太湖污染负荷量的重要来源,而上游地区入湖的污染负荷量主要来源为无锡地区和常州地区,并主要通过宜兴和武进(常州所辖区)境内的河流进入太湖,其中无锡地区所占比例最大,基本占入湖总量的一半左右,常州地区次之,浙江湖州地区占比小于1/5。
不堪重负的化工污染
今年1月27日,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宣布,2006年江苏GDP突破2.1万亿元。江苏由此成为国内“GDP两万亿元俱乐部”的三省份之一。
在2006年中央加紧宏观调控的背景下,江苏GDP增长14.9%,增幅超过山东,也高于前两年的增长水平。
然而,江苏省的产业结构中,类似化工这样排污量高的工业种类比重较大,且集中分布于环太湖地区,对当地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已经成为江苏的心病。
江苏省是一个化工大省。据统计,江苏2005年化工产品销售收入达到4000亿元,位居全国第二位。目前,全省共有各类化工企业3万余家,共生产20多个大门类、3万多个品种的化工产品。
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的调查表明,江苏全省化工行业废水年排放量已达到7.75亿吨,占全省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30%,化工行业排放的COD、氨氮、挥发酚和石油类等主要污染物,分别占全省工业排污总量的25%、50%、62%和33%,位居各行业前列,被列为全省“第一排污大户”。
在江苏省工业废水排放前20位的重点企业中,化工行业就占了15家。
江苏的化工企业主要集中在苏南环太湖地区,苏锡常三市都是化工企业集中的地区。其中无锡市化工企业目前接近3000家,规模以下企业(即“小化工”)约占2/3;苏州市共有化工企业22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下企业约占3/4;常州市共有化工企业2400多家。
宜兴作为无锡所辖的一个县级市,化工行业是其传统支柱产业,虽经多次整治,至今仍然拥有近1200家化工企业,并且基本分散于乡村,没有集中入园。
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张灏翰认为,江苏的经济主要分布在苏南环太湖地区,该地区人口密度大,而传统工业基础密度又高,其环境承载能力相对有限,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发展重化工业,更容易造成环境压力。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太湖富营养化程度逐渐加剧,环太湖地区排污企业渐渐成为众矢之的,化工企业首当其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