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文互联网上,你很难找到一个比百度贴吧更为独特的社区产品。
很多人第一次听说“百度贴吧”这个名字是在2005年夏天——湖南卫视“超级女声”节目最为火爆的那段时间。无数中国互联网用户在百度上搜索那些一夜窜红的名字时,看到了相关百度贴吧的链接:“李宇春吧”、“周笔畅吧”和“张靓颖吧”。
而此后的口碑效应和媒体上的集中曝光,又让贴吧产生了更大的影响。那年7月,百度的访问者数量超过新浪,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
在贴吧出现之前,网民几乎习惯了按版面进行内容组织的网络论坛,而在百度贴吧通过系列文化事件进入公众视野之后,市场上也没有出现过相同类型的成功效仿者——这在国内互联网行业内,也算得上是个特例。
超级用户
夏天,在百度经常可以看到一个人穿着“百度知道一周年”纪念衫坐在办公室里,飞快地敲着键盘。他就是贴吧的开发主管俞军。他沉默的外表很难与百度产品副总裁和百度首席产品构架师等职位联系到一起。2000年底,这个从同济大学化学系毕业三年的26岁年轻人,在网上公布了一份独具个性的简历,辗转半年之后,俞军加入了百度公司。
“本人热爱搜索成痴,只要是做搜索,不计较地域(无论天南海北、刀山火海),不计较职位(无论高低贵贱一线二线,与搜索相关即可),不计较薪水(可维持个人当地衣食住行即是底线),不计较工作强度(反正已习惯了每日14小时工作制)。”俞军在结尾写道,“长期想踏入搜索引擎业,如有公司想做最好的中文搜索,诚意乞一参与机会。”
当时,看到这份署名为“搜索引擎9238”的求职简历之前,已经有很多百度的工程师在网上读过他的文章。
“我研究搜索引擎一直是从用户的角度去研究它。对于做搜索引擎的公司而言,我的价值就是提出你哪里不好用,然后你去改进它。如果你能找出最多的不足之处,那对于公司肯定是有价值的。我当时是一个‘超级用户’,以最苛刻用户的身份加入了一家搜索引擎公司。”俞军说。
从用户的角度提出产品建议,是俞军在百度这六年中主要的工作内容。进入百度之后,俞军接下了搜索引擎产品经理的职务。他把自己的工作分成了两部分:一是看竞争对手什么地方做得好,就马上学过来;二是看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改掉内在不足。在2002年到2003年一段睡公司沙发的攻坚期之后,俞军觉得实现了“做最好的中文搜索”这一梦想。
关键词
在这个为实现梦想而奋斗的过程中,俞军产生了百度贴吧的最初想法。每当看到那些一天被搜索几万、十几万次的关键词,他都会觉得,如果给这些有着共同搜索动机的用户一个能够互相接触的平台,让他们之间互相交流的话,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而有些很生僻的关键词,虽然一天只有几个人搜索,但是如果提供一个相关的讨论区域的话,日积月累就能够通过用户的行为完成很多信息沉淀。
很快,百度的工程师团队做出了百度贴吧。开始,事件型的关键词是最热门的主题,比如说夏天时的“高考”、每次黄金周期间的“旅游”。还有一个热门话题就是歌曲和明星。同时,贴吧的流行趋势和百度网页搜索紧密相连,用户在查看网页搜索结果时,总是能够轻而易举地切换到相关贴吧。
在俞军看来,百度贴吧这样一个从搜索关键词自然衍生出的网络社区拥有其他类型的论坛所不具备的特性。传统的论坛由于采用人工编辑和版块划分的模式,难以对一些尚处于萌芽期的热点进行有效的反应。在“超级女声”最受关注的时期,很多论坛是在该节目被广泛报道的时候才建立相关的版块并引导讨论,而百度贴吧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网友在搜索时建立了许多在日后规模惊人的主题贴吧。
同样是围绕“超级女声”这个话题,百度贴吧上的讨论热度也比其他论坛保持得更久。这更多地得益于其通过关键词划分话题的内容组织模式。而且像一些几十年前的电视剧或者电影明星,如赵雅芝,在今天由于仍然有人搜索,所以相关的贴吧也依然有源源不断的新成员加入进去。
“贴吧产品特性上的优势在于,它能够使得一些事件性的东西被迅速放大。而且,还能在时间线上被不断延伸下去。”俞军说。现在,百度正在尝试与湖南卫视、东方卫视等传统媒体进行联合推广活动,贴吧的平台优势和用户资源正在被认可。
在百度贴吧上线后的这几年中,产品本身除了加入了更丰富的管理功能,在普通用户眼中并没有太多大幅度的改变。俞军认为,和竞争对手相比,百度并不担心社区型产品和传统搜索产品之间的整合问题,也不必在产品推出之后再进行的整合工作进行功能上的调整。甚至,百度几乎从不在公司内部以“需要注册”和“不需要注册”这两个标准来划分产品线。
“我们做产品一步一步看得很清楚——这个新产品到底跟我的核心价值之间是怎样结合的,跟其他产品之间又是什么关系。所以说,我们的新产品都是自然而然的延伸,而且一直没有脱离搜索这个核心。”俞军说,包括知道、百科、空间等社区形态的产品也都是围绕这个思路创建的。
从另一方面看,这些从搜索关键词出发的产品能够做得成功,在最初阶段也都是因为百度的搜索访问量带来了这些社区产品的第一群用户。对于其他传统社区而言,这成为难以复制的重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