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国内 | 国际 | 浙江新闻 |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综合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时代周刊谈25页香港报道:非认错而是报道事实

www.zjol.com.cn  2007年06月15日 07:12:43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时代周刊谈25页香港报道:非认错而是报道事实
最新一期《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

时代周刊谈25页香港报道:非认错而是报道事实
《晴天,有云》。回归10年之际,《时代》从未如此高调为香港唱赞歌。

  “美国《时代》杂志25页篇幅认错:回归未令香港死亡”,这是本周风靡国内各大媒体的一篇重磅报道。最新一期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文章中提到的一句话,也成为“佐证”这一说法的依据:“本刊的姊妹杂志《财富》曾糟糕而错误地预测,香港回归中国会导致其毁灭。但香港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具有活力。”

  选择在香港回归前夕“主动认错”,用超过三分之一的杂志篇幅报道香港10年,《时代》到底是怀着怎样的动机?《国际先驱导报》就此专访了负责该封面报道的《时代》香港制作团队,得到的答案却恰恰相反:我们绝对没有认错。

  《时代》25页内容肯定香港

  “绝对不是这样的。”面对《国际先驱导报》的提问,电话那端的《时代》周刊驻香港公关部经理邵小姐用标准的普通话对上述“认错说”明确予以否认,“不可能的。”

  那么,这份长达25页的封面报道中究竟讲述了什么呢?整个报道除开篇文章《晴天,有云》外,还包括《中国联系》《码头的压力》《家族圈子》《10个年头5种观点》《以民为本》《欢迎来到俱乐部》《离家的家园》等7篇文章。

  “香港是《时代》在亚洲的家,在《时代》进驻香港的这么多年里,我们的办公室几乎移遍整个城市。”在《致读者》栏目《香港1997~2007》的文章中,执笔人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香港的喜爱,“我们很高兴地记录香港回归10周年,因为我们生活在这里,并且爱这个城市。”

  而在开篇文章中,该刊高级编辑佐赫·阿卜杜勒贾利姆以充满热情的笔锋,盛赞香港回归10年来的变化。文章称,在过去10年里,香港经历了地区金融危机、禽流感、非典等灾难的洗礼,但这座城市的一连串好运并未就此结束,现在的香港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具活力。文章还以“作为香港健康状况关键晴雨表”的股市和地产价格为例,说明了10年来香港从未停滞不前:股指已经从回归前创记录的15200点到今天21000点左右,房地产价格虽然在1997和2003年有所下跌,但现在的价格却又高得惊人,“作为一个兴旺的中国的一部分,这几乎保证它可以永远繁荣。”

  与此同时,该文也提出了香港正在面临的挑战,比如该如何定义与内地的关系。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阿卜杜勒贾利姆对“有云”作如是解释:“在更好地打造两地未来关系方面,香港和内地仍在摸索,需要相互适应。”

  唱衰香港曾是西方媒体“主旋律”

  《时代》如此高调为香港唱赞歌,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美国财经杂志《财富》周刊的一篇报道,本期《时代》也提到了那个“糟糕而错误的预测”。

  1995年6月26日,香港回归前夕,《财富》周刊发表该刊亚洲区记者路易斯·克拉尔的文章,断言香港回归后前途暗淡:“北京会控制港府的各个部门,英语会被普通话所代替,满街是跟黑社会勾结的解放军,外商会因受到不公平待遇而纷纷撤走,人民币将取代美元与港币挂钩……”该期杂志封面上则写着大大的几个字:“香港之死”。报道一出,顿时轰动世界。

  12年后,《时代》周刊推翻了姊妹杂志当年的预言,这种带有“平反”性质的报道出发点何在?

  “我们并未澄清或纠正什么,我们只是承认一个事实,并未对任何错误进行解释。”阿卜杜勒贾利姆在在电子邮件中这样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而对承认的是什么“事实”则语焉不详。

  事实上,香港回归前夕,唱衰香港曾是西方媒体合奏的“主旋律”。1996年11月,美国《纽约时报》就曾妄言:“愈来愈多迹象显示,当中国行使香港主权时,香港公民将会丧失很多自由。”

  对这些刻意歪曲的报道,香港媒体给予了坚决回击。《亚洲周刊》原副总编辑曹景行1997年即发表《他们希望看到香港沉沦》,认为西方国家一些媒体对香港的报道不仅偏离客观、公正的原则,有些更丧失起码的专业道德。文章特意提到《财富》1995年的那篇《香港之死》,并质问:现在已临近7月1日,《财富》的可怕预言有多少成了事实?

  《财富》早已用行动认错

  “英国人和美国人对香港新闻的处理方法,就是把香港视为‘即将沉沦之地’,而且不必提什么事实依据。谁要是表达不同观点,就会被指责美化香港,是‘北京的跟班’。”早在1997年,香港《南华早报》总编辑也曾一针见血地点出西方媒体的“香港观”。

  但是,富有戏剧性的一幕是,曾预言“香港将死”的《财富》,却在6年后选择香港作为2001年《财富》全球论坛的地点。在那次年会上,策划“香港之死”的编辑总监杰夫瑞·考尔文回答记者“怎么形容香港”的问题时,思考良久,最后的答案是“活力(Vitality)之都”。

  同样是那次年会,人们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就是会场的席位号中没有任何与“4”有关的数字。有分析人士称,这除了表明美国人明白港人忌讳“4”之外,《财富》也是在迂回地宣布“香港没有‘死’”。“《财富》早就用行动认错了。”中国媒体人霍顺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外媒看香港依然心态复杂

  有统计资料显示,10年来外国公司驻港地区总部的数目除1998年稍降外,其余年份一直上升;而1997年以前不少移民海外的香港居民,近年来正争相回流,仅2006年回港移民求职就增至近千人。回归10年来香港的巨变,大概会令一些外国媒体觉得不是滋味。

  “事实不可歪曲,意见大可自由”。金庸十分推崇的英国老报人史各特的一句名言,西方媒体在面对香港时或许很难透彻理解。时至今日,不少西方媒体看香港时依然心态复杂,报道时也始终充满犹疑。

  2002年5月,《财富》杂志封面文章是《谁要香港?》,再度批评香港“已在中国市场面前丧失门户地位”。报道引起香港特区政府的激烈反应,在千字声明文稿结尾,特区政府明确表示:“正如《财富》自己指出,以往打赌香港失败的人从没有赢过,这点至今未变”。

  而在2001年,《时代》周刊也发表过一篇题为《香港正在衰亡?》的文章,称“香港虽未寿终正寝,但已流血不止”。

  这种动不动就会发作的“唱衰香港”旋风,一直在西方媒体中流行至今。只不过,香港的发展已经和正在用行动回击这种论调。所以,今天与其说《时代》是在为《财富》12年前的预言“认错”,倒不如说是香港日益散发出来的魅力使他们不得不正视现实。

  “本刊向来如此、今后也仍将如此——我们的新闻报道要让读者增长见识,要做到公正、不偏不倚。”这是《时代》反复向《国际先驱导报》强调的报道原则,只是这种原则的遵守程度,或许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1] [2] 下一页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晓德 编辑: 董良友
返回国内新闻

 
高层动态
·公安部培训五百新闻发言人 孟建柱:拓展民意沟通
·快讯: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4日在上海举行
政策动向
精品专题
·神七发射:我们在现场
·【专题】2008浙江在线记者辽宁行
·华南虎——媒体报道更多页
·专家点评更多页
·消费影响更多页
·投资理财更多页
·宏观经济更多页
·学习十七大精神体会
·华南虎——媒体报道更多页
·党代表归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