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区远眺。罗大万摄
6月17日,一辆轻轨列车从重庆渝中区嘉滨路庆祝直辖10周年的花饰旁驶过。近日,重庆市街头装饰一新,庆祝直辖市成立10周年。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成立。 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挂牌。年轻的城市,为攻坚克难而生。10年过去,重庆人细数重庆事,备感中央决策正确:
百万移民搬迁了!103万人挥泪别故园,为这座城市留下了舍家为国、无私奉献的精神财富;工业企业变强了!重庆的产业竞争力跃居全国第六,老工业基地谱写出负重爬坡、锐意创新的壮丽诗篇;连片脱贫实现了!167万人迁出岩洞窝棚,300多万人越过温饱线,为大巴山区、武陵山区树立起穷则思变、自强奋进的坚定信心;环境整体变好了!长江水质出渝始终保持Ⅱ类,山城空气清新,昔日“雾都”,今日绿城,佐证着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的发展理念。
13日,为庆祝直辖十周年,在朝天门广场新增添了数十盏“冲天大炮”。目前虽处于测试阶段,不过耀眼的光芒仍透射整个山城夜空,为美丽的山城夜景增添了不少气势。陈启宁 重庆晚报
走过打基础的10年,重庆进入求突破的新时段。建设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部署了新任务、确立了新目标。
6月7日,国家批准重庆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委书记汪洋说:“统筹城乡发展,是重庆继百万移民之后,要解开的又一道前所未有的难题。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于我们积极探索并走出一条有西部特点的科学发展道路,意义十分重大。”
古老的巴渝,青春的城市。从西部第一个直辖市到全国第一个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历史再次选择重庆。
十年攻坚
站上发展新起点
直辖之初,说起重庆,人们用四个字形容:大、小、重、难。
面积“大”,京津沪加起来,还不到她的一半;经济总量“小”,地区生产总值仅1000多亿元;历史包袱“重”,工业企业八成亏损,环境欠账处处可见;百万移民“难”,366万贫困人口脱贫“难”。
重庆解放碑大型万人歌会,现场焰火四射。 记者 陈诚 摄(来源:重庆商报)
10年奋斗,重庆创造奇迹。
“城”不强,则“市”不强。10年间,重庆变“大”了!
2006年,重庆工业利润达155亿元,资产达1500多亿元。重庆主城区的地图,3个月要更换一次,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建成区10年长了一倍。长江之畔,高楼林立;长江之中,灯影荡漾。万州、涪陵、黔江……2006年,全市的城镇化率达到46.7%。10年间,重庆经济总量增加近2倍,财政收入增加9倍。工业企业变大变强。10年前,长安汽车厂是个从幼儿园到火葬场都有的包袱沉重的典型国企,如今,它的竞争力稳居中国汽车业第一方阵。今天,重庆资产和销售额双双突破百亿的企业有10家,民营企业占一半。
距离就是差距。10年间,重庆也变“小”了!
便捷交通连接城乡,空间距离缩小。10年前,主城区到最远的郊县,要2天;5年前,建设“8小时重庆”:主城区开车到任何区县,在8小时之内。现在,这个数字悄然变化,“4小时重庆”开始跃入眼帘。穿行崇山峻岭之间,隧道、桥梁相连,800多公里的高速路,让巴渝天险变通途。
“重庆十年”的“万人大合唱”壮观场面。(来源:重庆商报)
发展、解困,生活距离缩小。冉振爱,万州移民,在新家园,他用自己的双手,垒荒山,建果园,成了致富带头人……中央扶持,全国支持,百万移民,“搬得出,稳得住,基本能致富”。城镇移民零就业家庭基本消除,库区GDP增长率高出重庆市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
大巴山区、武陵山区,连片脱贫,重庆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366万降到53万,农民人均纯收入居西部第三位。
冲破思维峡谷,走出心灵大山,有形的变化是提速的“硬件”,无形的变化是升级的“软件”。
“保护环境,科学发展,成了重庆人的共识。”重庆市长王鸿举说。
一座庆祝直辖10周年的装饰雕塑矗立在重庆北部新区高新园路边(6月15日摄)。近日,重庆市街头装饰一新,庆祝直辖市成立10周年。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成立。 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长寿湖,水色旖旎,岛屿星罗。几年前网箱养鱼,有机肥、饲料,污染严重。痛定思痛,当地花了3000万,为污染“埋单”,拆除网箱,全部白水养鱼,鱼价也因“清洁”而上涨!现在,为保护长江水质,支干流边的大小城市,统一建起污水处理厂,由市水务集团统一运营;沿线所有支流、湖泊,全部禁绝网箱养鱼。
“大胆突破、敢于尝试,创新的观念引领重庆发展。”重庆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范照兵说。
体制创新迸发活力。渝富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统一打包、专业处置近1000个地方企业230亿不良资产;8个投融资集团公司,为各方面的建设募集资金;对党政一把手实行“环保实绩考核”,环保不达标,一票否决;两级政府三级管理,财政供养人口比例全国最低……重庆走在创新前列。
十年爬坡上坎,十年艰苦奋斗,为今天迈向新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统筹城乡
开启新型直辖市之门
国家批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海内外舆论热切关注。
改革开放的先行地,过去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而这次,推向了西部。中国改革发展的布局正在进行全新调整,世界关注的目光,如同当年聚焦我国沿海一样,投向中国西部,投向重庆。
这是摄于2007年4月17日的重庆主城区渝中半岛全景,高楼林立的重庆渝中半岛已成为重庆新的标志性景观。重庆直辖10年来,经过3000万巴渝儿女的辛勤建设,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批重庆标志性建筑旧貌换新颜,另有一些新建筑成为重庆新的城市标志。标志建筑的变迁反映了重庆直辖10年来的蓬勃发展。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从过去发展的滞后一步,到今天改革的先行一步,重庆酝酿了什么?思考着什么?探索着什么?又最需要什么?
2005年底,汪洋调任重庆。到渝第一个工作日,就赴库区调研;2006年,重庆大旱,市领导班子指挥抗旱,到了最偏远的县,走访偏僻的山村,山间小道,高温烈日,他们全身衣服,一次次被汗水湿透。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调查研究中,重庆干部形成共识:四个直辖市中,重庆市情最为特殊,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并存,直辖十年奠定了发展的坚实基础,但只有新的发展思路才能破解加快发展的困局。
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重庆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重庆全体干部群众,受到极大鼓舞。城乡统筹,这条发展的主线,越来越明晰了。汪洋说,从某种意义上说,重庆是中国的一个缩影。如果重庆在探索城乡统筹发展中闯出一条新路,将对全局具有推动意义和典型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