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27日电(记者张晓松)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27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作了关于200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与以往报告相比,今年的审计报告评价更为客观,结构更加严谨,内容更加丰富。从报告中不难看出,中央政府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决心和能力。
注重反映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
今年报告在反映审计情况时,注意首先用较多的篇幅、较为全面地表述基本概况,以便于完整反映中央预算执行及每项资金管理使用的全貌;在揭示问题时,注意把审计事项和发现的主要问题放在整个中央预算执行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和审视,揭示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以便实事求是、客观地做出分析和评价。
如对56个中央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没有把浓墨重彩放在个别案例上,而是着重反映了部门及所属单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包括多报多领财政资金、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转移财政资金及违规收费等,特别指明了56个部门中有多少个部门单位存在这些问题,而且分别对存在问题相对突出的两三个部门点了名。
这样从总体上集中反映问题,有利于引起重视,促进更好地研究和解决这些共性问题,提高中央预算管理的整体水平。
注重反映预算编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预算执行审计的根本目标,是促进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增强预算的约束力。
报告首先指出了财政部追加部门预算、部分年初预算资金未细化到具体单位和项目、预算中安排的下岗职工微利项目贷款贴息资金执行率低以及部分中央部门多报多领财政资金的问题,反映出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和合理;而财政部以前年度安排未用和结余的项目资金长期挂账、应缴未缴预算收入、在部门预算之外安排资金,发展改革委未报经批准调整概算、未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中央部门挤占挪用预算资金等问题,则反映出预算执行不严格。
报告随即指出这些问题的不良后果:“削弱了预算的约束力,不利于政府和人大对这部分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容易产生资金分配的随意性”“影响了中央预算的完整性”,进而提出了“提高年初预算资金分配的到位率”“按照批复的预算严格执行,增强预算的刚性约束”等建议。
这样,报告在反映问题、分析原因和提出建议等方面的立足点都比较高,从而有利于促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注重反映体制机制上的问题
从近年来审计情况看,查出的很多问题实质是体制机制上的问题,是由于体制机制不完善造成的。为了适应客观形势的这一要求,审计报告注重反映了一些体制机制上的问题。
如报告反映的“财政部、税务总局批准6户金融保险企业,用工效挂钩办法核定的职工工资作为企业所得税纳税扣除额,致使这些企业纳税工资扣除额大大高于未实行这种办法的企业,减少了企业所得税”的问题,并不属于违反税法等法律的规定,但这一做法,客观上“有悖公平税负原则,也不利于发挥税收调节行业收入分配的作用”,是属于合法不合理的问题。
又如报告反映的转移支付资金使用中,“有些地区根据当地情况对已批准的项目作了部分调整,虽不符合有关规定,但符合实际需要”。这是属于合理不合法的问题。
再如报告反映的中央部门所属单位审计调查情况,很多问题是由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行政职能界定不清,对部门行使权力的监督不到位”造成的,很多问题是由于“部门所属单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没有完全理顺”“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所属单位成为消化部门分流人员的重要途径”而引发的。
这些体制机制上的问题,需要通过推进改革、完善管理等途径,逐步加以解决。因此,报告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尤其是财税体制改革,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中央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注重反映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关注民生是审计工作贯彻落实中央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这在今年的审计报告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如社会保险基金、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资金、三峡库区移民资金等都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今年的中央预算执行审计中,把这些方面作为重点,注意反映有关政策措施的执行落实情况。
特别是在反映“社会保险基金审计情况”时,将审计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分为“1999年及以前”和“2000年以来”发生的两个部分。这是因为2000年以前,社保基金的相关制度尚未健全,发生的问题有政策制度不完善等客观因素;而2000年以后,随着社保基金制度和体系的建立健全,相关法规相继出台,这期间发生的违法违规问题同以前有很大不同:一是问题性质大多是管理不规范;二是问题的形成更多的是由于主观因素。
根据社保基金审计结果,报告提出:各级社保资金主管部门要定期向社会公布社保资金情况,各级审计部门要对社保资金定期进行审计,并公告审计结果。这体现出审计机关注重从宏观上揭示和反映问题,提升了审计监督的立足点和着眼点;体现出审计监督在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方面有了新进展。
注重反映重大投资项目和重大政策执行情况
为宏观调控服务是审计监督的职责所在。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着眼于宏观调控政策是否得到执行和落实,将这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反映的重点。
如对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审计调查,肯定了工程建设管理取得的成效,作出“资金管理使用总体较好,未发现挪用和严重侵占建设资金的问题,三峡基金做到了专款专用”的正面肯定性的评价。
对18省(市)收费公路的调查,在肯定“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的作用的同时,反映了收费公路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审计情况为促进国家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加强宏观调控和管理提供了可资参考的依据。
200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报告(全文)
审计报告:25个部门共挪用资金27.54亿元
新华网快讯:审计发现,发展改革委、文化部等25个部门所属的92个单位挪用财政资金和其他专项资金等27.54亿元。
2005年度审计发现106起重大违法犯罪案线索
新华网快讯:李金华说,2005年度审计发现的106起重大违法犯罪案件线索移送司法机关和纪检监察部门查处后,有94人被逮捕、起诉或判刑,177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2006年度环保总局等3个部门多报多领财政资金8489.2万元
新华网快讯:李金华说,200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环保总局、烟草局、民航总局3个部门多报多领财政资金8489.2万元。
南水北调办等33个部门挤占挪用资金等8.59亿元
新华网快讯:200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南水北调办、海关总署等33个部门挤占挪用财政资金和其他专项资金等8.59亿元。
供销总社等15部门截留、少报和转移资金等3.94亿元
新华网快讯:200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供销总社、新闻出版总署等15个部门截留、少报和转移资金等3.94亿元。
民航总局等四部门存在超标建设办公楼等问题
新华网快讯:审计发现,民航总局、信息产业部等4个部门所属的5个单位存在未经批准和超标准、超概算建设办公楼、培训中心等问题,涉及金额17.39亿元。
农业部等11部门违规收费或未严格执行非税收入管理规定
新华网快讯:审计发现,农业部、国资委等11个部门所属的16个单位违规收费或未严格执行非税收入管理规定,涉及金额2.49亿元。
中科院等13个部门对外投资管理不严
新华网快讯:审计发现,中科院、水利部等13个部门所属的50个单位对外投资管理不严,转制不规范,少计国有资产和权益等,涉及金额22.84亿元。
卫生部等12个部门存在违规收费或未严格执行非税收入管理规定问题
新华网快讯:审计发现,卫生部、国家信息中心等12个部门存在违规收费或未严格执行非税收入管理规定的问题,涉及金额1.8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