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亿!他们是怎么算出来的?”普洱市茶叶协会秘书长朱志安吓了一跳。他迅速打开网站浏览了省外媒体关于普洱茶价跳水、市值蒸发的报道内容后表示,正值夏茶收获季节的普洱茶交易,相对前段时间的火爆确实有些冷清,但“普遍下跌”的说法纯属危言耸听。“就算确实‘蒸发’340亿,那也是投机炒家自作自受!”
昨天(27日),广州日报发表文章《普洱茶跳水蒸发340亿》。文章称,6月3日,云南省普洱市发生6.4级地震,就在地震的两个月前,普洱茶市场遭遇“地震”,普洱茶经历了盛世后最大的一次价格跳水,价格普遍下跌了20%-50%,业内估计,普洱茶市场至少蒸发了340亿元,套牢无数“散户”。
这一报道在云南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昨日,记者走访普洱茶市却意外发现,报道中所提“山雨欲来”的凄厉在云南却显得“波澜不惊”,绝大部分普洱茶价仍然维持前段时间的价格。
业界普遍认为,单靠炒作抬高的茶价重新回归是正常的市场现象,不会影响到普洱茶产业的整体发展。行业内部更应长远看待,团结一心,夯实普洱茶产业基础,以过硬的工艺杜绝别有用心的猜测和质疑,打响云南普洱茶保卫战。
普洱茶供应充足
“今年全市产量将提高20-30%,肯定会超过5万吨。”朱志安用确切的数据回应了外界对宁洱地震影响普洱茶供应数量的质疑。“今年雨水充沛,且与晴天交替出现,这样的天气最利于茶叶的生长”。
“地震确实对厂房产生了破坏,但对茶园没有丝毫影响,不会影响供应量,更不会出现因供不应求而涨价的现象。”朱志安与“唱衰”普洱茶的理论针锋相对。“比起前段时间的整体上涨,价格已非常平稳,交易量也明显‘降温’”,对于省外媒体所述“普洱茶价普遍下跌20-50%”的说法,朱志安认为是言过其实,并认为交易“降温”原因有三:夏茶收获季节茶价最低的市场规律,前段时间涨得过高的正常回归,部分媒体不切实际宣传甚至“妖魔化”导致的结果。
昆明茶市波澜不惊
在昆明前卫、康乐等主要茶叶批发市场,经销商们仍然井然有序地经营着各种品牌的普洱茶,没有省外媒体描述的“集体跳水”造成的恐慌,更没有市值“缩水”后带来“山雨欲来”的凄厉。
“买卖普洱茶的人确实少了,交易量也明显减少。”康乐茶叶批发市场的茶商陈群对最近的实际经营状况毫不隐瞒,“但每年6-7月份都是这样,价格跟原来相差不大,固定的客户照样会定期来下订单。”陈群认为,基于季节性因素,每年夏茶收获上市期间,茶价都会有所降低,交易也会显得相对清淡。
通过对昆明几大茶叶市场的走访,记者得到证实:普洱茶价普遍下跌20-50%的情形并没有出现,绝大部分茶价仍然保持稳定。经销商们介绍,除了少数几个知名厂家的茶价因前期炒作过猛导致上涨太高,近期出现下跌情形外,大部分茶品牌都在正常销售,震荡范围在5-10%之间,属于合理的调节范围。
炒作泡沫开始破裂
据了解,市场上确实有少数几个普洱茶品牌出现前期涨价过猛、最近下跌较快的情况。某知名品牌的普洱茶就从最高时每件2万元左右的零售价,跌到目前的1万元左右。某品牌的甲级沱茶也由最高380元/公斤,跌至现在的约150元左右,跌幅超过60%。
业内人士介绍,这些品牌的普洱茶前期由部分经销商向市场放货,然后通过比较亲近的人以出货价收购回来,先造成市场缺货的假象;随后,这部分人逐渐减少产品卖出的数量,又造成市场价格飙升的假象。两种假象交替,导致茶价急剧攀升;当茶价涨到某个高位,没有人再以更高价格购买时,价格回调就在所难免。
不少茶商认为,不能以点带面认定人为炒作上涨的普洱茶价,出现下跌后就会“崩盘”,更不可能出现茶价普遍下跌的情形。“影响肯定有,但不会很大。”朱志安认为,少数人人为炒作普洱茶价,就像吹“肥皂泡”,它早晚都要破裂;但绝大部分茶叶的价格正随着市场正常变化而升降,“他炒他的,我做我的,爱好普洱茶的人自会分辨。”
唱衰报道凸显利益之争
那么,为何会屡屡出现普洱茶“缩水”、“崩盘”的报道?记者在网站上输入“普洱茶缩水”的字样,相关媒体的报道竟然跳出多达4万多条,看空、唱衰普洱茶似乎已经成了省外部分媒体近段时间的主调。其主力干将包括:
2007年05月22日,信息时报《普洱茶价缩水崩盘还是调整炒家一月损失超百万》;2007年05月23日,香港商报《普洱茶价回调最多缩水五成》;2007年06月15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普洱茶泡沫破了》;2007年06月18日,北京晚报《疯炒之后崩盘普洱茶价缩水一半》;2007年6月18日,新华社《“炒家”自曝普洱茶内幕:出厂价3000炒到3万》;2007年6月27日,广州日报《普洱茶跳水蒸发340亿》。
“利益!”云南省茶叶商会顾问曾云荣认为,普洱茶成为茶民们的追捧对象后,从原来的“穷在山前无人问”到现在的“富在深山有远亲”,难免会遭到部分“眼红者”的嫉妒。
曾云荣认为,普洱茶曾经的价格不到龙井、铁观音和乌龙等国内主流茶叶价格的1/10,即使现在“奋起直追”,也远远低于它们的水平。“小弟‘雄起’要分食一杯羹了,肯定会触及部分人的利益,卧榻之侧肯定容不下有人酣睡。”
业内人士认为,部分省外媒体大肆唱衰普洱茶,进行不切实际的报道,使刚刚兴起的云南普洱茶产业受到严重损害,妄自作出的评判在社会和市场上造成了严重的混淆视听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