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年代再显文韬武略
老一代开国将军大多数出身农民,不少人原有文化水平不高。然而,在数十年峥嵘岁月中,他们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革命中学习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军队现代化进程中,他们文韬武略,纵横捭阖。有的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要职,有的驰骋国际外交舞台,有的出国留学深造,有的赴友邦担任军事顾问,有的致力于国防科技建设,有的潜心军事理论研究,有的为统战工作和台湾回归祖国不懈努力。
健在的开国将军中,也有大学生、留学生,甚至博士生。今年94岁的钱信忠老将军,1932年参加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不仅是大学生,还是留学生、博士生。1951年至1956年,他赴苏联第一医学院学习,获医学副博士学位,成为开国将军中少有的博士。回国后,他曾长期任总后卫生部副部长兼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后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等职务。
今年90岁高龄的刘居英老将军,1917年3月出生于吉林长春。18岁时,在北京大学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28岁出任长春人民政府首任市长。组建人民解放军最高军事科技学府——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时,被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将,担任大将陈赓院长的副手,成为“哈军工”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军队知识分子的贴心人。
“红医将领”谷广善,早在红军时期,曾任卫生处长、卫生部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第七工业部副部长,由医务专业转为航空专业,成为合格的领导者。
我战略导弹部队老司令员李水清,江西吉水人,1917年11月出生,1930年8月参加工农红军,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成功地由军事领域转入工业领域。
少将袁意奋,1934年参加工农红军,次年加入共产党。1954年至1958年,他赴苏联进入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毕业回国后,任海军湛江基地政委、海南军区副司令员、国防部第七研究院政委。
少将方槐,1932年参加工农红军,1933年入党,经历两万五千里长征。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在新疆组织航空队进行飞行训练。解放战争中,曾任人民解放军飞行大队长、军委航空局作战教育处处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师长、副军长、军长、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方老将军亲自参与了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创建工作,特别是在空军阅兵史上,写下独特篇章。开国大典筹备中,方槐受命组织飞机编队,参加分列式,通过天安门上空,接受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
方槐将军连续经过两昼夜苦战,提出受阅方案,以及空中受阅编队及人员组成,各型飞机20天训练计划,受阅飞机序列、速度、高度等。
那时,飞行训练条件极为艰苦,一条跑道上,必须飞三四种飞机,每天凌晨3时开始,一般均是方槐将军先做飞行。出于实战考虑,方槐向聂荣臻建议:鉴于全国尚未完全解放,时有国民党飞机骚扰,受阅飞机最少有4架携带实弹,以应对突发事件,这一重要建议最终被采纳,由方槐率领的3架教练机编队,按计划准时通过天安门阅兵主席台。
编队飞临天安门上空,全队推、拉机头3次,代表刚刚诞生的人民空军,向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致敬。广场上,30多万军民欢呼雀跃,群情激奋,天安门广场成为欢乐海洋。
人们不一定知道,蓝天上的领军人物,是位身经百战的将军。
榆桑未晚心系人民
开国上将吕正操,既是健在的老将军的长者,也是一位传奇人物。1905年,他出生于辽宁省海城。17岁时,他听人说,张作霖儿子张学良有进步思想,看重爱国年轻人。于是,吕正操怀着打败日本强盗的愿望,参加东北军,在张学良卫队旅当兵。次年,被张学良推荐,进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他先任东北军连长、营长,后任少帅张学良副官和秘书,两人结下特殊情谊。
1936年,吕正操任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总队长,次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人民自卫军司令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副部长、代部长等职。
耄耋之年的吕正操老将军,致力于海峡两岸和平统一。1984年6月,张学良侄女张闾蘅赴北京洽谈商务,受张学良之托,登门看望吕正操。张学良在台湾,常向身边人讲,在大陆有两个部下很想念,一是吕正操,一是万毅。
1991年3月,张学良夫妇赴美国探亲。同年5月,吕正操来到纽约,在张学良临时居住的友人家会面。那天,张学良早早就站在门口等候,一眼认出已别离数十年的吕正操。两位老人的历史性握手,令在场人心潮澎湃。
吕正操老人说,少帅张学良晚年未回大陆,虽有遗憾,但是,两人关心海峡两岸未来之心丝毫未改,爱国之心一如既往。他们坚信,中国统一大业注定成功。正如吕老将军喜欢的那句诗所言:“最喜夕阳无限好,人生难得老来忙。”他对人说:“人,不在于活多久,而在于多做事。”
关心国家未来,关心改革开放,关心下一代成长,是开国将军的精神寄托。老将军魏天禄,平时省吃俭用,为希望工程,一次捐款5万元。数年来,魏老将军还为湖北灾民、保护母亲河工程、修建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捐款,累计达10万元。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终身志不移,一心为革命”。多年来,老将军曾思玉致力于青少年思想教育和国防教育,领衔由老红军、老八路组成的“红星报告团”,在全国各地作报告。“红星报告团”成员有:少将贺健、王扶之、张英等。
晚年生活,丰富多彩,淡泊明志,别无他求。离休的众多老将军,虽有不同生活习惯,却有相同人生信念。百岁老人陈锐霆身材魁梧,眉清目秀,没有龙钟老态,其神采如中央军委前副主席张震祝寿诗所言:“义旗飘扬豫皖边,并肩作战斗敌顽。驰骋华东雄威展,献身神炮青史传。忠贞革命身心健,淡泊卷舒养颐年。战友情深六四载,喜君寿高彭祖前。”
陈老将军平时爱唱京戏、下围棋、练拳术、练书法。诗言志,他以四言诗表达老同志的信念:“自寻乐趣,不找烦恼。找点事做,忙比闲好。坚持锻炼,动能抗老。对党无愧,检点怀抱。死后献身,医学解剖。”
这是陈老将军的个人写照,也是众多老将军的共同晚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