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聚焦十六大以来浙江发生的巨变
2007-10-17 15:53:24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离全面实现小康还有多远?根据浙江省统计局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标的测算,至2006年底浙江全面小康实现度为87.2%,已接近90%的基本实现度。那么,又是什么成就了浙江人的幸福生活?“建设‘平安浙江’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所提出的具体目标,正是浙江人幸福指数越来越高的奥秘所在。

  社会平安和谐:政治稳定,安全保障

  2005年,浙江省、市、县三级信访总量和集体信访总量10年来首次实现下降,2006年又分别比2005年下降12%和12.1%。针对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浙江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摆上更加突出位置,不断创新“枫桥经验”,落实信访领导责任制,使大量矛盾在基层得到有效化解。

  2004年、2005年浙江全省刑事发案上升幅度分别回落23.6个和21.1个百分点,2006年刑事发案绝对数近年来首次下降,降幅为2.36%。如今,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和群众都已形成了一个共识:检验一个地方党委、政府和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不仅要看经济效益,还要看社会治安状况的好坏。

  人的生命是平安之本。5年来,全省经过大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市、县、乡镇、村(企业)四级安全生产管理网络,数以千计的安全生产监管员队伍和安全生产检查力量,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方位监督。2004年至2006年,全省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连续3年实现零增长。

  “我的任务是带队巡逻和监测,一有危险情况,通知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台州三门县海拔最高的挂帘村地质灾害监测员告诉记者。如今,全县74个地质灾害点都建立了相应的群测群防网络,已连续多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2003年抗击“非典”后,浙江公共应急机制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开始逐步从以往单一的抗灾救灾转变为综合性的应急管理。目前,全省已基本形成了多层次的各类预警系统和应急预案。

  百姓安居乐业:就业扩大,社保并进

  家住淳安县界川乡交界村的汪菊花已经72岁,虽然身边没有亲人,晚年的生活却依然过得有滋有味。每个月老人都可以从民政部门领到足额的低保金,此外每年还能得到2000多元的各项资助。

  十六大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把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作出了“一个率先”、“两个加快”的全面部署,即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制度,率先建立比较完善的城镇社会保险体系,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在全国率先推进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三位一体的大社保体系建设。2006年,全省用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财政资金达244亿元,比上年增长21.8%。截至当年年底,全省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和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64万人、731万人和504万人。

  浙江新辉煌-文化篇

  有人说,浙江能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再创辉煌,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对文化力量的深刻认识,对发展先进文化的高度自觉,对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紧迫感。事实亦是如此。如今,文化正逐渐成为浙江走在前列的“助推器”。

  文化建设:体制改革破冰,产业异军突起

  2003年,浙江文化体制改革的破冰之旅起航。

  国内首个图书音像交易网“博库批发”,让人们实现了“轻点鼠标,批发价图书送上门”的购书梦想—这样的变化在浙江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中不断涌现。兴利除弊才能增强活力。全省在转企改制过程中重组了8家新闻、广电、出版、发行等省级文化产业集团,逐步培育出一批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发展主体,打响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攻坚战。

  公益文化事业积极尝试参与社会化和市场化运作。以直通车形式为城乡基层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钱江浪花艺术团,组建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的股份制公司,几年里携带着人们喜闻乐见的节目驶往了浙江550多个乡镇。

  宁波文具制造业、德清钢琴制造业、义乌文化产品……一批民营文化企业和特色文化产业区块迅速崛起,浙江正成为全国文化产品的先进制造基地和集散中心,越来越多“浙江制造”的文化产品进入百姓家庭。

  在绍兴、台州一带,数百个民间职业越剧团红红火火,来自民间、扎根民间、繁荣于民间的戏剧正“唱”出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天地。目前,浙江有民营剧团近500家,从业人员15000多人,全年演出近20万场,观众1 .9亿人次,年营业额高达38.8亿元。

  民营资本快速涌入文化产业。目前,全省共有民营文化企业4万余家,投资总规模230多亿元,总收入超过300亿元。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新文化产业异军突起,动漫业、现代文化物流业……浙江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

  教育强省: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大众化

  5年来,浙江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了两大历史性跨越:一是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了学前三年到高中15年教育;二是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

  从2006年秋季新学年起,全省城乡500多万孩子全部免费接受义务教育,浙江成为全国最早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的省份之一。

  为改变基础教育存在的城乡不平衡,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全省从2002年开始定期对县级政府进行“教育强县”考核。到2006年底,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达631亿元,人均教育经费达1372元。全省学前幼儿毛入学率达87%,初升高学校比例达94%,跃升全国省区第1位。

  油炸鸡腿、鱼香茄子、赤豆汤……这是平阳县昆阳二小四年级学生中午吃到的爱心营养餐。2005年,浙江省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爱心营养餐工程,到2006年,已有5713所学校的30万名学生免费享受了营养餐。与此同时,学生资助、食宿改造、教师素质提升等其他三项农村义务教育工程全面推进,给农村教育带来了“及时雨”。

  5年来,浙江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抓住扩招的机遇,浙江崛起5大高教园区。上大学从以前的“独木桥”变成了宽阔的“立交桥”。目前,全省普通高校达到77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7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6%,居全国省区第一,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健康工程”:让群众看得起病,有地方看病

  不久前,建德市李家镇曙光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村民们高高兴兴地接受了免费体检,物理检查、胸透、心电图、B超……这些曾经只有城市居民才能享受的免费体检项目如今正逐渐走进农民生活。

  患病不再听天由命,这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2003年,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行,4年来受益面不断扩大。到2006年,全省87个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已经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加人数2902万人,人均筹资60元,参保率为86%,提前达到中央关于2008年基本建立合作医疗制度的工作要求。从2005年起,全省实施农民健康工程,除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外,农民还能享受免费健康体检和12项公共卫生服务。

  让医生围着老百姓“转”,逐步成为现实。目前,浙江已有798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的服务水平与质量也明显提高,26625名社区责任医生为群众提供着不间断的全科医疗服务。在浙江,一个“20分钟社区医疗服务圈”逐步形成,全省大部分居民只需步行不到20分钟,就能找到附近的社区医疗机构就诊。

  从2005年起,浙江全面设立“惠民医院”,减免困难群众的医疗费用。目前,全省已建有“惠民医院”或有“惠民医院”性质的医疗机构85家,设立“济困病床”或“扶贫病床”7618张。

 
【专题】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全国代表大会
  来源: 观察与思考   作者: 夏 燕 编辑: 余伟刚
·湖州市基层干部群众热议十七大报告畅谈感受
·浙江台州各地关注十七大共谋新发展
·举国关注党的十七大
·湖州市基层干部群众热议十七大报告畅谈感受
·党的十七大勾勒小康社会新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