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上午,位于北京的梅地亚中心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中心,举行了向中外媒体提供服务的第一场发布会。参与神七工程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研究员刘国宁、航天技术专家林西强向中外媒体介绍了神七的一些飞行任务,并且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神七”三大技术难点前所未有
刘国宁研究员在介绍“神七”任务时提到,由于本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要实现中国航天员第一次出舱活动,神舟七号工程也有很多技术方面的难点。
难点一,整个神州七号任务的风险程度增加了很多。神舟五号和六号风险比较大的环节就是发射段和返回段,但神舟七号因为增加了出舱环节,因为是第一次出舱,面临着很多未知的因素,可能会导致一些技术方面的风险。
难点二,航天员的训练难度比以前要大很多。航天员要出舱,首先就要在地面模拟一种失重状态,进行训练,这本身就是很难的一件事。但这个难点已经得到基本解决。
难点三,航天员的在轨操作,比神州五号和六号有较大增加。神五和神六航天员的主要工作是在轨道做一些实验以及对飞船的监控和自身的照料。而神舟七号的航天员除以上的工作之外,还要在轨组装舱外航天服。舱外航天服是以大量部件的状态打包带上太空的,这就需要在轨时航天员首先要将航天服展开,然后将部件组装起来,进行服装的测试,还要穿着航天服完成模拟训练,最后才能出舱。
“飞天”“海鹰”哪件出舱?
神舟七号将完成中国航天员第一次出舱活动。而今晚执行出舱任务的两位航天员将分别穿着中国和俄罗斯研制的舱外航天服执行出舱任务,究竟哪一件航天服最终进行舱外活动?这个问题成了在场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提问一开始,香港一家电台的记者就抢先发问:究竟是穿“国产”航天服的航天员出舱还是穿“进口”的那一位出舱呢?
对此,刘国宁研究员介绍说,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服和从俄罗斯引进的“海鹰”舱外服从性能和功能上说基本上是一致的,当然俄罗斯的舱外服已经在国际空间使用过,所以他们的服装是很成熟的产品。而中国的服装是新研制,是第一次投入使用。
不过,根据中国国际广播电量台赴酒泉特派记者卫宁、潘莹的了解,通过地面测试,“飞天”舱外服的性能指标在某些方面还优于俄罗斯产品。航天员系统舱外服分系统主任刘向阳接受采访时表示,航天员出舱活动主要依靠上肢,而“飞天”舱外服在关节操作活动性上优于俄罗斯产品,关节活动的阻力明显要小。第二个区别是中方舱外服的信息采集和传输的系统更为先进。采集和传输的数据更多,可以全面监视服装的状态,通过胸前的显示器,航天员可以对服装状态有更多了解。此外,在使用的材料上,各性能指标上很多参数要超过俄罗斯航天服的性能指标。头盔面窗的视野和尺寸都比俄罗斯舱外服要大。“飞天”舱外服现在和俄罗斯“海鹰”最大的差距是出舱活动时间,海鹰可以实现8个小时,而飞天目前的指标是4-5个小时。
至于谁先出舱,刘国宁研究员进一步解释说,这个取决于很多方面的因素,最重要的就是两位航天员的身体状态和服装的状态。其实两位航天员所处的飞船轨道舱内外的空间状态是一致的,都是真空状态,所经受的环境考验是一样的,并不是说在轨道舱内航天员的舱外服要求就可以降低。到时候究竟是哪一位航天员在舱外,很可能就是临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