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地方政府出手稳定楼市的举动引发了全国性的救市热潮。伴随救市热潮的便是网民热议,以至争论。
政府救市的理由是,目的不是为了维持高房价,而是保持国民经济运行的平稳和发展的健康顺畅。避免因房市的大跌,挫伤各个经济体,引发连锁反应,陷经济发展于更深的困境。这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网民质疑:“政府救市还是自救”、“救市还是救富”?高不可攀的房价已让不少民众叫苦不迭。现在城市民生确实很有点“民以居为天”了。民生大如天,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人为本,“居者有其屋”。房价大跌,不是更利民生么?
显然争执的焦点在于“什么才是科学发展观”。原本是一个经济(房市调控)现象的不同认识,上升到“科学发展观”上的审视,应该是别具意义的。那么,赞同者强调“发展是政府的第一要务”;疑问者所居之理是以人为本、民生为天。类似的“认识分歧”,实际上在别的具体工作中也会遇到。比如城市拆迁、城市管理与发展等。
其实光从字面上理解,“第一”“大局”与“为天”“为本”都是一样重要的。但是,这是事物的辩证统一。其关键点就在于“发展”。离开“发展”说科学发展观,或谈民生,都会落于绝对。而“发展”不说“可持续的全面发展”,就不是科学发展。
民生大如天。但我们所说科学发展观的民生,并非是静态、孤立的民生。民生是发展中的民生,更是“可持续、全面的”发展的民生。如果不顾发展和长远利益,而像“分红”似的满足当下的民生需求,同样是违背了科学发展观。如果房市跌落到引发“危机”,影响到明天的生活。尽管表面看民众当下就可以轻松买房了。实质恰好是更深的伤害了民生。因为没有发展,谈不上民生;没有全面可持续的发展,除了虚假政绩,也毫无民生可言。
发展是政府的第一要务。但“发展”必需是“可持续的全面发展”。民众之所以对政府救市,不领情不买账,质疑不断。正是对一些地方政府能否牢牢把握“全面可持续”存在疑虑。显然,房市到了今天这么个程度,这与一些地方政府的“自利”和一些领导干部片面追求GDP政绩,密切相关。现在确实已经到了非救不可,施行房市新政,势在必然。救市是当然的,如果有什么异议,那也是以什么方式救,而不应该是“要不要”救的问题。可是当情势缓解之后,一些地方政府是否会“好了伤疤忘了痛”,是否会反过来对民生予以“补偿”,民众还是心有疑虑。
因此说,民众对政府救市的质疑,折射出的便是要一些地方政府多“长记性”,从而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