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的建设是否会对周围居民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昨日(22日),深圳市卫生局公布了《广东大亚湾、岭澳核电站周围深圳居民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这项调查动用专业人员100多人,从1980年到2005年历时25年完成第一阶段。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地区的居民被辐射所导致产生的恶性肿瘤、白血病、儿童甲状腺肿大等疾病的发生率,与深圳、广东其他地区及全国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在一般地区水平范围内,核电站运行至今未对周围居民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调查1980年启动历时25年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从1979年开始选址,1988年正式开工建设,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有2个发电机组运作。岭澳核电站(一期)于1997年正式开工建设,2002年和2003年先后投入商业运行,有2个发电机组运作。2005年,岭澳二期2个机组开始动工兴建,预期2010年投产。
据市职业病防治院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居民健康调查从大亚湾核电站选址时开始,1980年启动,2005年完成第一阶段调查。卫生部、广东省卫生厅和深圳市卫生局分别下拨专款,组织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深圳市疾控中心、市职业病防治院等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调研和监测。调查历时25年一直没有中断,其间参与调查的专业人员达100多人。目前,调查已完成阶段性工作,掌握了核电站周围居民健康状况的基本情况。
人体内放射性元素未明显积蓄
市职业病防治院院长张小钢介绍,第一阶段调查范围包括核电站周边0—80公里范围内的烟羽区(从电站烟囱中排放出来的烟雾覆盖区)、食入区(龙岗区和盐田区的9个街道办),及对照区(宝安区和光明新区的3个街道办)。调查内容包括7部分:医学人口统计;全死因、婴儿及儿童死亡、恶性肿瘤死亡、期望寿命;传染病发病率;儿童生长发育;出生缺陷儿发生率;儿童甲状腺肿大、碘盐抽检、血液检查、有害作业职业接触情况;食品、饮用水、生物样品、大气沉降物放射性水平等。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地区在核电站选址、设计、投产、运行前及运行期中,恶性肿瘤、白血病、主要传染病、婴儿死亡率、儿童甲状腺肿大、出生缺陷儿等疾病的发生率,与深圳市、广东省阳江等其他地区及全国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在一般地区水平范围内,核电站运行至今未对周围居民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同时,还对被调查地区进行了天然辐射外照射水平、大气沉降物、饮用水以及6大类食品中的5002个样品锶—90和铯—137含量的调查,发现锶—90和铯—137的含量均属正常的放射性本底水平。居民的头发、牙齿、骨灰和全身计数器测量,也均未发现锶—90和铯—137等人工放射性核素在人体内明显积蓄。
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局要求市职防院加快建设放射检测实验室,积极引进专门人才,提高放射检测能力。同时,卫生部门将加快信息网络的建设,进一步开展对核电站周围30公里深圳地区居民的健康调查和核疾病登记。
第一阶段调查情况
范围:核电站周边0—80公里范围内的烟羽区(从电站烟囱中排放出来的烟雾覆盖区)、食入区(龙岗区和盐田区的9个街道办),及对照区(宝安区和光明新区的3个街道办)。
内容:全死因、婴儿及儿童死亡、恶性肿瘤死亡、期望寿命;传染病发病率;儿童生长发育;出生缺陷儿发生率;儿童甲状腺肿大、碘盐抽检、血液检查、有害作业职业接触情况;食品、饮用水、生物样品、大气沉降物放射性水平等。
结果:1.被调查地区恶性肿瘤、白血病、主要传染病、婴儿死亡率、儿童甲状腺肿大、出生缺陷儿等疾病的发生率,与深圳市、广东省阳江等其他地区及全国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2.被调查地区大气沉降物、饮用水以及食品样品中,锶—90和铯—137的含量均属正常水平。居民的头发、牙齿、骨灰和全身计数器测量,也均未发现锶—90和铯—137等明显积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