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务院委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10月26日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加强金融宏观调控的有关情况时说,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可低估,但中国当前的总体经济形势是好的,金融体系是稳健和安全的,能够有效抵御外部冲击。
■今年前三季贷款增3.5万亿元
“总的来看,国民经济运行符合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周小川说,当前,货币信贷增长基本平稳。今年前三季度贷款增加3.5万亿元,同比多增1201亿元。今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5.3%。通货膨胀形势有所好转,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幅已由今年2月份8.7%的高点逐步回落至9月的4.6%。
针对2007年经济出现过热苗头、物价上涨压力加大的状况,中国实施了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强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维持总量平衡。
周小川指出,今年下半年以来,金融调控及时增强了灵活性和针对性,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适当调增信贷总量,并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把总量微调与结构优化结合起来,引导新增信贷资源向重点领域和经济薄弱环节倾斜。
中国人民银行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通货膨胀预期呈现减缓迹象。国民经济克服重特大自然灾害冲击和国际环境不利因素,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前三季度GDP增长约10%,投资、消费、出口增长相对更加均衡,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增强。居民收入、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容低估
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演化为金融危机,并迅速向欧洲甚至全球蔓延,美国乃至全球的实体经济都有可能受到较大的负面冲击,并可能拉长调整周期。近期IMF已将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测由之前的4.1%和3.9%调低至3.9%和3.0%。WTO则预测今年全球贸易增长可能降至2002年以来的最低。
目前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全球经济放缓以及由此带来的外需减弱必然会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当前,全球性的经济金融调整是长期积累的失衡矛盾最终释放的必然结果,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容低估。”周小川说。
他指出,当前,稳定物价面临着复杂的局面。当前经济中既存在可能引起物价上涨的成本推动因素,也有物价出现持续回落的可能。总体来看,未来通货膨胀形势有可能出现交替和反复,在政策把握上需要特别谨慎。
他表示,当前通胀压力主要来源于成本推动因素。从国际看,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将政策重点从抑通胀转向保增长。在相对宽松的货币条件下,一旦市场信心有所恢复,国际商品价格就可能重拾涨势,而且随着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和要素价格出现趋势性上涨的可能仍然存在。从国内看,也存在较强的工资和成本上涨预期。9月份PPI涨幅仍达9.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高达22.9%,有进一步向消费物价传导的压力。
■将实行灵活审慎货币政策
“当前我国总体经济形势是好的,而且我国金融机构实力普遍增强,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市场流动性总体上还比较充裕,金融体系也是稳健和安全的,能够有效抵御外部冲击。”周小川说,尤为重要的是,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有广阔的国内市场、比较充裕的资金和素质不断提高的劳动力优势,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
周小川表示,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实行灵活审慎的货币政策,既要从根本上稳定物价预期,又要根据形势变化及时适度调整政策操作,努力维护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据悉,金融宏观调控下一步主要措施包括:拟定保证金融稳健运行的各项应对预案,建立完善国际金融危机监测及应对工作机制;继续改进流动性管理,保证市场流动性充分供应,引导货币信贷合理投放;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指引,优化信贷结构;结合地震灾后重建进展情况,制定金融支持政策;加强对房地产金融的监测,改进房地产金融服务;加强价格杠杆工具调控作用,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强外汇管理,防范短期资本流动冲击中国金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