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哈尔滨10月27日电(白庆祥)绥化市是黑龙江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产量和商品量各占全省的四分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土地的综合使用效益,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绥化市推行以党支部为核心、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优势主导产业为依托、能人党员和农户为基础的“党支部+合作经济组织”农村经营新模式,为党员服务群众、带民致富搭建了平台,开辟了农村土地集约经营的新途径,加快了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绥化市兰西县平山镇大兴村是一个偏远乡村,耕地面积22000亩。如何把有限的土地资源利用好,成为村党支部的首要任务。村党支部一班人决定,在引进鲜红椒特色种植项目,与吉林桃南蔬菜公司签订3.4万吨鲜红椒销售合同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形式,把农民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在村党支部书记郑福顺的带领下,731户农民以土地入股方式,成立了大兴鲜红椒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红鲜椒7700亩、红干椒3500亩。2007年合作社实现纯收入1697万元,社员人均收入5278元。
这个合作社在党支部的主导下,按照“群众自愿、土地入股、集约经营、民主管理、收益分红、风险共担”的原则,实行“联产到组、承包到人、多劳多得”的管理制度,生产上由龙头企业提供育苗、化肥、技术、管理等服务,土地产出的农产品均由龙头企业包销。这种新方式,给群众吃上了“零风险、稳赚钱”的定心丸。
“一枝独秀不是春”。为大力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绥化市加大指导力度,采取党员大户带动、优惠政策推动、党群共建互动、建立组织促动等措施,动员群众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根据产业特点和群众不同需求,大力发展“党支部+农民股份公司”“党支部+产业协会”“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经济联合体”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把农民从传统的林业、畜牧业的合作,拓展到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及农机服务、劳动力转移等多领域合作,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土地的集约经营,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开辟了新天地。目前,全市共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690个,集约经营土地78万亩,辐射引带农户9万户。全市参加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平均亩收入达2600元,比集约经营前提高了1600元,共有1000多户贫困户脱贫,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
现在在绥化农村,党支部的威信更高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全市1690个合作经济组织中,建立产业党支部1270个、党小组400多个,参与农民党员7000多名;发展新党员700多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000多名。
绥化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邱奎忠认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真正做好“三农”这篇大文章,还必须认真解读土地流转、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等相关政策,继续健全完善“党支部+合作经济组织”模式,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