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被戮学生刀下,成为最近一宗校园惨案。此时,山西和浙江两起“弑师案”的血迹仍未干透。
在中国文化中,“师”一度与“天地君亲”相排列,以示尊崇。而学生弑师,几与弑亲一样,被视有违伦常。
三宗校园血案虽因起各异,但中国青少年群体犯罪问题进一步浮上台面。
从中国青少年犯罪趋势看,弑师这类极端行为并非无由。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二00一年至二00五年,中国青少年犯罪增加六成八,在二00六年至二0一0年期间,预计青少年犯罪总量将进一步增加。
学者相信,非独青少年,目前中国犯罪率的普遍上升是社会变动中一些根本矛盾没有完全解决所致。在此大背景下,家庭细胞容易发生变异,这成为青少年犯罪率升高的重要原因。
同时,不可否认,中国“独一代”子女的教育和性格养成仍是目前需要正视的问题。
尽管此前的北京奥运会让人们看到了充满热情、宽容以及富有教养的“鸟巢一代”,并把其解读为未来中国的一个生机勃勃的符号。但这些美丽花朵生长的土壤,仍需改善;花朵也仍有脆弱一面,需要关怀。
在中国社会发展和变动中,群体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似有明显趋势。在师生问题以血仇关系表现之前,“医患矛盾”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例子,也一度出现白刃相向的极端事件。在SARS时,这一关系似乎有好转迹象,之后又急速转劣。
与此相比,师生关系有更强的情感和道德纽带,亦是社会关系中除亲子之外,最坚固的维系之一,若出现裂隙,则情形更显紧急。在今年五月的汶川大地震中,人们看了许多感人的师生舍生互助的场面,一时对师德的信赖和颂扬臻于顶峰。
然而,广泛而常态的危机并没有在危难中缓解,反而以一种令社会瞠目的形式变本加厉的出现。
祈祷一只妙手能迅速刀斩乱麻是不现实的,盘根错节的问题只能从水滴石穿开始。希望中国社会的反思和行动,能从包扎身体上的伤口开始,逐渐熨平人们心理上的隐疾。(评论员 沈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