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解读)为什么要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
新华网北京11月1日电 《决定》在阐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时,明确提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就是要着眼于建立有利于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城乡建设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社会管理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融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那么,为什么要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呢?总体上讲,这是由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在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要性决定的。
第一,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化解农村改革发展矛盾、破解“三农”难题的根本出路。当前制约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矛盾很多,但最突出的还是城乡二元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目前也面临不少新矛盾和新问题,主要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物质技术装备落后,自然资源对农业发展的约束程度增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农村资源外流严重,农业仍然是一个十分明显的弱势产业;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低,城乡面貌反差加大;农村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农村社会和谐和稳定面临不少隐患。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深层是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结构实质上就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反向。
既然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农村发展的最突出矛盾,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构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就理所当然地是化解农村改革发展矛盾、破解“三农”难题的根本出路。因此,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第二,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推动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举措。生产要素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生产要素只有自由流动才能不断优化组合,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又是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换句话说,要实现工农业、城乡协调发展,必须使全社会的生产要素尤其是城乡之间的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并进而优化组合。
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是以城乡之间不存在经济和社会的制度分割、城乡之间在经济和社会上相互开放进而在经济和社会上相互融合为条件的,即是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为条件的。城乡之间在经济和社会上相互开放和融合的程度越高,即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程度越高,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就越充分,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水平就越高,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就越高。如果城乡在经济和社会上相互分割,形成两个相互封闭的经济和社会体系,城乡之间的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城乡经济社会必然不可能实现协调发展。因此,促进我国城乡协调发展,必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第三,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富裕的根本途径。由于我国城乡在居民收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等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社会差别当前主要表现在城乡差别上。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现共同繁荣富裕的关键是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和城乡居民共同富裕。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有利于城市资金、技术、人才向农村流转,有利于城市产业向农村扩散,有利于城市经济能量向农村辐射;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流转和就业,有利于农产品向城市流通和销售,有利于农民接受城市的先进文化和观念;有利于城乡产业联合,有利于城乡经济优势互补,最终有利于城市更好地反哺农村、更好地支持农村、更好地带动农村发展,从而使农村发展加快,城乡差距不断缩小,进而逐步实现城乡差别消除和城乡共同繁荣富裕。因此,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
十七届三中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