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3日电(记者王立彬)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城镇规划范围内共有闲置、空闲和批而未供的土地400万亩,相当于全国一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已成为保障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当务之急。
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3日在解读《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时表示,据调查,目前全国城镇规划范围内共有闲置、空闲和批而未供的土地26.67万公顷(400万亩),相当于全国一年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一些地方在城镇建设中盲目攀比,贪大求洋,搞花园式工厂、宽马路和大广场,浪费十分严重。工业用地利用强度普遍偏低,部分地区单位土地投资强度每亩只有几十万元,工业用地平均产出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工业项目用地容积率仅为0.3至0.6,造成了隐性的土地闲置。同时,我国农村建设用地与农村人口变化呈逆向发展趋势,1997年至2005年,我国乡村人口减少9633万人,农村居民点用地却增加11.75万公顷(176万亩)。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在我国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必须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努力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加快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为此,《纲要》强调利用土地规划手段参与宏观调控,扭转建设用地低效扩张的惯性趋势,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通过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促进形成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倒逼机制”,以土地供应的“硬约束”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据介绍,《纲要》将进一步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控作用,严格划定城镇工矿和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展边界,重点加强对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管住全国建设用地总量;通过规划引导、税费减免、政策优先等手段,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整合城镇闲散用地,盘活建设用地存量;合理调控城镇工矿用地增长规模和时序,从严控制城镇工矿用地中工业用地比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用好建设用地增量。同时将积极推广各项建设的节地技术和模式,科学引导城乡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积极探索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集约用地技术,以新技术、新模式拓展建设用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