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4日电
新华社记者刘铮、周英峰
国家统计局4日发布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七。报告以大量的数据,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城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城市数量增加462个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数量较快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2007年末我国城市数量达655个,比1978年增加462个,其中地级及以上城市由1978年的111个增加到287个。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城市数量增长迅速。2007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年末总人口为37156万人,比1978年增长1.2倍;城市市辖区人口(不包括市辖县)200万以上城市个数达36个,增加26个,100万至200万人口城市达83个,增加64个。
小城镇发展呈现新局面。1978年全国仅有建制镇2173个,且以县城关镇和工矿镇为主。2007年末建制镇达到19249个,新建的建制镇大多由原乡建制发展而来。
与农村工业化发展相伴生的小城镇发展打破了城乡分割体制,推动了城镇化发展。2007年全国城镇人口达59379万人,城镇人口(居住在城镇地区半年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44.9%,比1978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
人均住房增加21.3平方米城市基础设施明显加强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居民住房及生活设施有了极大改善。
在计划经济年代,单位职工主要靠福利分配方式来承租公房,虽有房住但面积小、条件差、无产权。1998年起,我国实行住房制度改革,国有单位全部停止实物分房,实现住房货币化分配。
住房制度的改革,使住宅建设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消费热点。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已由1978年的6.7平方米增加到28平方米。
居民出行变化显著。上班族交通方式多元化,更多的自行车“骑手”变成了私家车“车手”,公交、地铁、城铁、出租车极大方便了城市居民日常出行。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6.1辆,全国城市拥有出租车96万辆,公交客运总量达533亿人次,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为775公里。
城市绿化和环保得到加强,营造绿色城市环境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选择。2006年末我国城市拥有公园7913个,公园绿地面积33.3万公顷,人均公园绿地8.98平方米,分别比1978年增长11倍、3倍和9倍。
地级及以上城市创造全国63%GDP城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统计显示,2007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GDP为157011亿元,占全国GDP比重由1990年的36%上升到63%。
城市工业经济走上高、新、尖型的高速发展之路。2007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比1978年增长89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拥有48472个企业,实现产值44377亿元,年出口额达1728亿美元。多数高新区已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城市商品流通体制改革,一大批国外商贸集团、跨国商业机构先后在国内城市建立分支机构和代理公司,商业连锁店、大型百货超市不断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市场繁荣。2007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6385亿元,比1978年增长12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