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镜
单位舞会
1982—1988年秦方在杭州工作
时尚关键词:文艺青年的业余生活
从部队退伍回到杭州工作之初的两三年,是秦方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现在回忆起来也是我人生中最最愉快的。”工作清闲还给了秦方较高的收入,他把业余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每天听听歌、跳跳舞、写写诗、看看电影,真是相当的文艺。“一开始迷上了录音机,那时的大宗消费是攒钱买了一台高级录音机,双卡有八个喇叭的那种。”为了和朋友们比试谁的录音机功率最高声音最响,他们的办法是把录音机搁在中间有缝的凳子或桌子上,然后把声音开到最大,看着那条裂缝被震得越来越大,中间的灰尘和垃圾都扑簌簌地掉下来了。
理所当然的,秦方还是一名跳舞好手,“我跳华尔兹跳得很好。”当时秦方有一个四五个朋友组成的跳舞小组,一个晚上要跑两三个场子,就为了去炫耀他们的舞技,后来,摇摆舞、迪斯科都跳过,宝石山下面的宝石会堂舞厅留下了秦方和朋友们噔噔响的舞步。
80年代的许多标志性穿着突然在中期百花齐放,如独具时代特色的喇叭裤、麦克·哈里斯带来的蛤蟆镜等等。秦方不是盲目追随流行的人,他说自己的腿形穿喇叭裤不是很好看,“我穿大脚裤,裤口在七寸半到八寸之间,越大越好。”那个时候人们是自己买好布找裁缝做的裤子,因此可以随意扩大裤口尺寸。除了大脚裤,秦方还有一系列相配的行头,如老人头或3A牌的二孔皮鞋,收腰款式的GP西装等等,那时也有几个品牌风靡一时。不过秦方也说,当时不时髦的人是不置这些行头的,换句话说,在保守人士看来,赶时髦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哈哈。后来秦方相继经受了一系列80年代潮流的“袭击”,如香港、台湾的流行歌手带来的爆炸头、紧身衣、萝卜裤等等。秦方的感受是,当时每天都觉得特别兴奋,生活起来特有劲儿。
对了,这里还要穿插一段不能错过的时尚。80年代中期兴起了很多培训班,既有高中生回炉的,又有招收“五类大学生”(涵大、刊大、电大、夜大、自考)的,“晚上上不上课”也成了一种时尚。有趣的是,诸多补习班、培训班也成了当时适龄青年找对象的“交际”平台。秦方自然不能落下,他一方面参加了高等学校自学考试,另外又在武林路小车桥附近的乔光外国语学校学了一段时间的英语。秦方就是在培训班上认识他妻子的。
1988—1993年秦方结婚了跳槽了
时尚关键词:考媒体
1988年,秦方和相恋5年的女友结婚。要他回忆恋爱生活,他说得比较清淡,就是约会吃饭爬山骑自行车来来回回,“我拿到的第一笔稿费是花在约会上的,10块还是15块钱,我们去海丰西餐社吃了很好的一顿。”那年国庆节,作为新青年的代表,秦方和妻子赴北京旅行结婚,“没拍结婚照也没办酒席,所以这方面的时尚记忆为零。”秦方的家里为他们收拾了一间新房,找木匠打了一套新家具,并托人去安吉买了一台18寸的东芝大彩电,就这样成家了。
进入90年代之后,秦方在自己工作的系统里面几经变动,新一轮的社会时尚来了。
或许与秦方自己的择业观有关,在他记忆中,考媒体成为当时杭州乃至全国的流行现象。西湖之声、杭州日报、浙江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始向社会公开招聘记者、编辑、主持人等,人们的报考情形可谓火爆与疯狂,秦方说“多少有志于文学事业的青年都想找到一个平台”,也包括他自己,据说他的报考之路比较坎坷,屡次不中又几经努力终于被一家报社录取。